[德]韩炳哲 / 中信出版集团 / 2019年06月01日
《他者的消失》摘要: 本书探讨了当代社会、感知与交际中的重要现象——他者的消失。作者韩炳哲认为,传统的、多元化的他者形象已经逐渐被同质化的同者所取代。这种同质化的趋势不仅在社会中扩散,而且对社会体造成了侵害。他者的消失导致人们失去了与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和碰撞的机会,从而削弱了社会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本书深入分析了这种现象的成因和后果,指出同质化的扩散是一种病理变化,需要引起人们的警惕和反思。同时,作者也提出了应对这种趋势的策略,呼吁人们重新审视他者的价值和意义,以建立更加开放、多元、包容的社会。这本书对于理解当代社会的变迁和挑战,以及探索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当代社会的他者之缺场
1.1 社会的去个体化
观点:现代社会通过数字化和网络化促进了社会的去个体化。
关键点:
社交媒体鼓励自我展示,但降低了真实情感的交流。
网络讨论中的匿名性导致责任感的缺失。
1.2 他者的消失与孤独的加剧
观点:他者的物理和心理距离的增加导致现代社会孤独感加剧。
关键点:
快速的城市化和人口流动削弱了社区的紧密联系。
忙碌的生活节奏和工作压力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层交流。
第二章:感知的变化
2.1 数码化感知
观点:数码技术改变了我们的感知方式。
关键点:
智能手机和电脑屏幕成为了我们主要的感知窗口。
数码图像的处理和编辑扭曲了我们对现实的感知。
2.2 注意力经济的兴起
观点:在注意力经济中,人们的关注成为了商品。
关键点:
媒体和广告商竞相吸引公众的注意力。
快速的信息流导致人们难以专注和深入思考。
第三章:交际的新模式
3.1 社交媒体的交际特点
观点:社交媒体上的交际缺乏深度和真实性。
关键点:
点赞和评论成为了衡量受欢迎程度的指标。
表情符和缩写词简化了语言的表达,减少了情感的真挚性。
3.2 无距离的交流
观点:现代通讯手段使得人们可以无距离地交流,但这并不总是有益的。
关键点:
实时通信可能牺牲了沟通的深思熟虑。
面对面交流的减少影响了人际关系的质量。
第四章:他者的重要性
4.1 他者的存在与自我认同
观点:与他者的关系对个体自我认同的形成至关重要。
关键点:
他者是自我反思和自我认知的重要参照。
缺乏他者的认可可能导致自我价值的怀疑。
4.2 伦理与政治的回归
观点:重视他者的伦理和政治维度是应对现代社会问题的关键。
关键点:
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在个人主义盛行的社会中培养对他者的关心。
公共政策和教育应促进对他者权利和责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