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 卡洛·罗韦利 /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9年06月01日
《时间的秩序》一书由意大利物理学家卡洛·罗韦利撰写,深入探讨了时间的本质及其与人类存在的关系。书中,罗韦利以富有诗意的笔触,引导读者思考为何我们记得过去而非未来,以及时间“流逝”的真正含义。他挑战了传统的时间观念,提出了我们是否存在于时间之内,抑或时间存在于我们之中的哲学问题。这部作品融合了物理学、哲学与诗意的表达,旨在解开这一亘古难题,为读者带来全新的时间认知体验。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重新审视时间与自己生活的关系,思考时间在宇宙中的地位及对我们理解世界的影响。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时间的崩塌
1.1 时间的多样性
不同文化中的时间观念:多种文化对时间的理解各异,如线性时间、循环时间等。
物理学中的时间定义:物理学中时间在不同的理论框架中有不同的角色和定义(绝对时间、相对时间)。
1.2 牛顿的绝对时间
牛顿的观点:时间是一个独立于物体运动的流动过程,对所有观察者都是相同的。
对牛顿时间的质疑: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发现对绝对时间的概念提出了挑战。
1.3 相对论的启示
狭义相对论:时间和空间不再是独立的实体,而是通过光速不变原理相连的一个整体(时空)。
时间膨胀:时间并非在所有参考系中都相同,而是依据相对速度发生改变。
1.4 量子时间
量子不确定性:在量子力学中,时间变得更加模糊,它既不是一种独立的量,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参数。
第二章:没有时间的永恒
2.1 时间的古老问题
古代哲学家的探索:古希腊哲学家就时间的本质进行了辩论,如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时间的起源:人们对于时间是何时开始的问题一直存疑,从宇宙大爆炸到永恒宇宙的理论不一而足。
2.2 时间箭头
时间的单向性:日常生活经验中,时间似乎是不可逆转的,这一现象引起了许多物理学和哲学的思考。
熵的概念:时间的箭头可能与系统的熵增原理有关,指向能量分散和无序度增加的方向。
2.3 宇宙学的时间
宇宙起源:现代宇宙学试图解释时间的起源问题,特别是与大爆炸理论相关的探讨。
时间的终结:关于宇宙最终状态的讨论也涉及到时间的终止问题。
第三章:时间的涌现
3.1 时间的微观世界
量子时间的混沌:在微观尺度上,时间的流逝变得不那么明显,呈现混沌状态。
时间非局部性:时间的行为可能在极小的尺度上有根本的不同,显示出非局域性特征。
3.2 时间的宏观表现
宏观时间的稳定性:在我们的日常尺度上,时间是可预测且稳定的,由许多微观过程的平均效应所决定。
时钟的本质:作为时间的度量工具,时钟的工作原理揭示了时间是如何在宏观层面被构建出来的。
3.3 时间的涌现机制
自组织的系统:时间是复杂系统中自组织的结果,如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形成了昼夜和四季。
热力学平衡与非平衡:系统的热力学状态(特别是处于非平衡态)与时间流动的表现有着密切的联系。
第四章:时间的方向
4.1 时间的方向问题
时间为何向前:这个问题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未解决问题,涉及到因果关系和时间的不对称性。
统计物理的角度:熵增加原理给出了从统计物理角度看时间箭头的一个解释。
4.2 大爆炸和时间的起点
宇宙的起源与时间:大爆炸假说提出了一个特殊的时刻,可能标志着时间的开始。
弦论和多元宇宙:弦论和其他理论的提议可能意味着存在超越我们宇宙时间的更加宏大的结构。
4.3 时间与因果律
因果关系的方向:时间的方向常常与因果关系的方向相联系,即原因事件发生在结果事件之前。
自由意志与宿命论:时间的方向和人类的决定自由引发了深层次的哲学和伦理问题。
第五章:最后的时间
5.1 时间的终结
宇宙的可能命运:热寂宇宙、大撕裂、大收缩等理论探讨了宇宙最终的归宿,从而影响了我们对时间终极意义的思考。
人类时间的尽头:从人类个体的角度看,时间的流逝不可避免地会导致生命的终结。
5.2 时间的相对价值
生命体验中的时间:时间的流逝速度和价值因人而异,取决于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心理状态。
艺术与文学中的时间:艺术作品和文学作品常常以独特的方式探索和表达时间的意义。
5.3 超越时间的洞察
哲学的超越:一些哲学家提出了一种超越时间的存在状态,如奥古斯丁的“永远的现在”。
科学的超越尝试:科学家在探索时间的本质时可能会触及到超越科学范畴的更深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