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 韩炳哲 / 中信出版社 / 2019年01月01日
《在群中:数字媒体时代的大众心理学》一书由德国作家韩炳哲所著,深入探讨了数字化信息交流和网络社交平台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书中指出,数字化的生命方式不仅导致了社群和公共空间的坍塌,而且侵蚀了政治行动的可能性,妨害了有意义的政治议程。这本书提醒我们,在数字媒体时代,我们需要更加警惕数字化对我们生活和社会的冲击,并思考如何在这样的时代中保持自我和社群的价值。通过对数字媒体时代大众心理的剖析,本书呼吁人们重新审视数字化时代的人际关系、政治和社会责任,以建立更加健康、有意义和富有成效的社交网络和公共空间。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数字时代的群体心理
1.1 群体心理的转变
从实体到虚拟:群体不再局限于地理上的聚集,而是通过网络连接的虚拟空间。
去个体化:个体在群体中可能失去自我意识,采取更极端的行为。
1.2 群体行为的特点
匿名性:网络中的匿名性增强了人们在群体中的勇气和大胆程度。
传染性:群体中的情绪和行为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模仿性。
第二章:社交媒体与注意力经济
2.1 注意力争夺战
平台的算法:社交平台通过算法来吸引和保持用户的注意力。
内容的快餐化:为了抓住注意力,内容趋向于简单、快速消费。
2.2 社交媒体的影响
自我展示:人们倾向于在社交媒体上展示自己的正面形象。
社交比较:通过比较他人生活,可能导致羡慕和不满。
第三章:独处与共鸣
3.1 独处的消失
普遍的连接:现代社会中很难找到真正的独处时间。
孤独感的增加:尽管联系紧密,但人们常常感到孤独和隔离。
3.2 共鸣的寻求
情感共振:人们在群体中寻找情感上的共鸣和安慰。
同质化的风险:共鸣的追求可能导致观点和经验的同质化。
第四章:隐私与暴露
4.1 隐私的让渡
信息的自愿分享:用户在互联网上自愿分享个人信息。
隐私的侵蚀:技术进步使隐私保护变得越来越难。
4.2 暴露的后果
透明的社会:高度透明的社会可能减少隐私的保护。
自我审查:对隐私的担忧可能导致自我审查和网络压抑。
第五章:数字身份与自我认知
5.1 数字身份的形成
多重面具:在网络中,人们可以扮演多重身份。
自我形象的塑造:数字化平台成为自我形象管理和展示的舞台。
5.2 自我认知的挑战
认同的困惑:虚拟世界中的角色扮演可能影响现实世界的自我认知。
真实的追求:在数字与现实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时,追求真实性成为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