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颖 / 上海三联书店 / 2018年02月01日
《沈从文的后半生(增订版):1948-1988》是一部深入描绘中国文学巨匠沈从文后半生经历的传记作品。这部传记不仅感动了沈从文的家人,更令《活着》的作者深感震撼。通过详实的史料和生动的叙述,本书展现了沈从文在动荡年代中的坚韧与执着,以及他对文学和生活的深沉热爱。增订版的内容更加丰富,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更加真实、立体的沈从文形象。该书荣获中国国家图书馆“文津奖”,是一部值得一读的新经典传记,不仅是对沈从文个人的致敬,更是对中国现代文学历史的重要见证和解读。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引子
关键点:
背景介绍:1948年,中国正经历着巨变。
人物定位:著名作家沈从文在历史与文学交织的洪流中。
时代背景:从新中国成立前夕到改革开放初期。
第二章:变革中的坚持
1949-1956:转型与挑战
文学路线调整:沈从文开始尝试创作反映现实的作品。
博物馆工作:转行成为故宫博物院的工作人员。
1957-1966:“反右”与“文革”间的挣扎
作品受到批判:《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初稿完成时遭到否定。
心理困境:面对外界压力,内心挣扎于自我价值的认同。
关键点:
坚持个人创作:即使面临巨大困难,依然保持对文学的热爱。
角色转变:文学家向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的转变。
第三章:晚霞中的余辉
1976-1978:拨乱反正时期
名誉恢复:“文革”结束后,获得平反,名誉逐步恢复。
重新出版:早期作品得到再版的机会。
1979-1988:最后的创作高峰
作品丰富: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齐头并进。
国际认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国际地位显著提升。
关键点:
晚年活跃:晚年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新的成就。
国际视野:作品开始走向世界,影响扩大。
第四章:结语
关键点:
一生评述:沈从文充满变数和挑战的一生。
文学成就: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历史评价:不同时期对沈从文的不同评价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