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美月 / 中信出版社 / 2016年04月01日
《中国图书三千年:优雅04》一书由潘美月著,深入挖掘了古典中国的优雅内涵。书中不仅从国学的视角审视了中国文化,更突破了传统框架,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广博与深邃。通过回顾三千年的图书历史,作者带我们领略了古人的智慧与品位,探寻了在现代社会中可能已经失落的优雅情怀。这部作品不仅是对中国图书史的一次全面梳理,更是一次对传统文化价值的重新发现与传承,引导读者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找回内心的宁静与优雅。书中语言优美,见解独到,是了解中国文化、提升个人修养的不可多得的佳作。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中国图书的初期发展
1.1 甲骨文与青铜器铭文
甲骨文:最早的汉字形态,用于卜辞和铭文,反映了商代文化。
青铜器铭文:又称金文,商至西周时期的主要文字载体。
1.2 简牍与帛书
简牍:竹简、木牍为主要书写材料,秦朝统一文字的基础。
帛书:丝绸上的书写材料,较简牍轻便,但不易保存。
1.3 图书与图书馆
图书:最早的图书形式为手抄本,内容多为经典文献。
图书馆:私人藏书开始出现,如刘歆的《七略》。
第二章:纸的发明与图书形式的革新
2.1 纸的发明与传播
蔡伦:改进造纸术,使纸张普及,书籍制作成本降低。
纸张传播:纸张逐渐取代简牍帛书成为主要书写材料。
2.2 印刷术的先驱与发展
雕版印刷:唐代已见端倪,宋代达到高峰,书籍大量复制成为可能。
活字印刷:毕昇发明,极大提高书籍印制效率。
2.3 官方与私人刻书
官方刻书:国子监等出版机构,重视正统经典的刊行。
私人刻书:私家刻书兴盛,促进文化的普及和多样性。
第三章:图书的收藏与流传
3.1 宫廷藏书
皇宫藏书:自汉至清,历代皇宫均有丰富藏书,后多流入民间。
文渊阁:明代宫廷藏书楼,藏书丰富,清代文源阁继承其功能。
3.2 私人藏书
藏书家:如钱谦益、黄丕烈等,不仅收藏图书,还进行校勘和整理。
藏书楼:宁波天一阁为最著名私人藏书楼之一。
3.3 图书的流传
版本学:研究图书版本的学问,对图书的流传和保护有重要价值。
辑佚与辨伪:对图书的搜集整理和真伪鉴别,促进学术研究的深入。
第四章:现代图书的发展与变革
4.1 近代印刷技术的引入
石印技术:十九世纪初传入中国,加速图书的印制和传播。
铅印技术:更高效的机械化印刷技术,推动出版业的现代化。
4.2 新式图书馆的建立
公共图书馆:如京师图书馆的建立,提供公共阅读空间,普及文化知识。
高校图书馆:伴随新式教育兴起,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支撑。
4.3 当代数字图书的挑战
电子书:便于携带,存储量大,改变传统阅读方式。
版权保护: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新型版权问题,需立法和技术双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