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达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2007年04月01日
《社会学大纲》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李达先生的重要作品,全书由五大部分构成,包括唯物辩证法、当作科学看的历史唯物论、社会的经济构造、以及社会的意识形态。在这本书中,李达先生以深入浅出的方式,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尤其强调了唯物史观和经济基础在社会结构中的决定性作用。他的解读不仅准确,而且富有洞察力,对于读者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原理,以及运用这些原理去分析和理解社会现象,都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总的来说,《社会学大纲》是一本兼具理论深度和实践价值的社会学著作,是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重要参考书。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社会学的定义
关键点1: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现象的科学。
关键点2:社会学强调对社会行为、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的研究。
1.2 社会学的研究范围
关键点1:包括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社会制度等。
关键点2:涵盖了从微观到宏观的社会分析层面。
1.3 社会学研究方法
关键点1:使用实证主义和反实证主义的方法论。
关键点2: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技术。
第二章:社会学的形成和发展
2.1 社会学的产生背景
关键点1:工业革命后社会巨大变革的需求。
关键点2:孔德首次提出社会学概念,开启学科发展。
2.2 历代社会学家的贡献
关键点1: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
关键点2:涂尔干的集体意识和社会分工。
关键点3:韦伯的理解社会学和权威理论。
第三章: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3.1 个性与社会性
关键点1:人的个性由生物性和社会性共同塑造。
关键点2:社会性和个性的互动影响个体行为。
3.2 社会化过程
关键点1:个体通过社会化融入社会,学习规范与角色。
关键点2:社会化过程中的文化传递与价值内化。
第四章:群体与组织
4.1 群体的类型和功能
关键点1: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的区别。
关键点2:群体在满足个体需求和社会整合中的作用。
4.2 组织结构与功能
关键点1:组织的正式和非正式结构。
关键点2:组织对个体行为的制约和影响及其在社会中的功能。
第五章:社会阶层与流动
5.1 社会阶层的形成
关键点1:经济地位是社会阶层划分的主要标准。
关键点2:职业、教育等因素在阶层划分中的作用。
5.2 社会流动的类型和影响
关键点1: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的概念及原因。
关键点2:社会流动对社会结构的稳定性的作用。
第六章:文化与符号互动
6.1 文化及其社会功能
关键点1:文化包括价值观、信仰、习俗等方面。
关键点2:文化对个体行为的引导和社会整合的作用。
6.2 符号互动论视角下的社会互动
关键点1:米德的象征性互动理论。
关键点2:个体在社会互动中不断通过符号定义自己和他人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