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皮埃乐.布迪厄、华康德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1998年01月01日
《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是法国社会学家皮埃乐·布迪厄与华康德合著的重要作品。本书挑战了标准化的理论产品,拒绝简单的公式化解读,旨在引导读者深入反思社会学的本质。布迪厄以其独特的反思社会学视角,揭示了社会实践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强调了实践与反思的相互作用。本书不仅对于社会学专业读者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同时也为那些希望理解社会实践与个体行动之间微妙关系的读者提供了深刻的洞见。尽管初读可能感到困惑,但耐心品味将带来丰富的思想收获,有助于读者跳出传统思维框架,重新认识和理解社会现象。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社会学研究中的反思性
1.1 反思社会学的定义
关键观点:反思社会学是一种关注研究者自身角色和偏见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内容展开:
强调研究者与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
批判传统社会学忽视研究者的主体性
1.2 社会学研究中的客观性问题
关键观点:客观性是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幻象。
内容展开:
指出研究者无法完全脱离其社会背景进行无偏见的观察
提出“参与性客观性”的概念,即研究者通过自我反思来认识并处理自己的偏见
第二章:实践的逻辑
2.1 实践的含义
关键观点:实践是指在特定场域中,行动者根据其所拥有的各种资本形式所进行的策略性活动。
内容展开:
分析了实践的结构和实践的生成机制
讨论了实践的空间和时间属性
2.2 实践的逻辑与理论的关系
关键观点: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互交织,不可分割。
内容展开:
批判了理论与实践的二分法
强调了反思性实践的重要性
第三章:惯习、资本与场域
3.1 惯习的概念
关键观点:惯习是行动者在社会世界中的认知图式和行为模式。
内容展开:
解释了惯习是如何生成的,以及它在塑造行动中的作用
讨论了惯习的持久性和可塑性
3.2 资本与权力
关键观点:资本是社会世界中有效的资源和权力形式。
内容展开:
分析了不同类型资本(如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的功能和影响
探讨了资本如何通过场域转化为权力和影响力
3.3 场域分析
关键观点:场域是社会世界中竞争和权力关系的场所。
内容展开:
描述了场域的特征及其形成的动态过程
讨论了场域内行动者如何通过各种策略来维护或改变场域结构
第四章:反思社会学的应用与挑战
4.1 反思社会学在实证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观点:反思性视角可以增强社会科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内容展开:
论述了反思性视角在案例研究和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举例说明了反思性访谈和参与观察的方法
4.2 反思社会学的挑战
关键观点:反思社会学面临着来自内外部的多重挑战。
内容展开:
讨论了研究者如何进行自反性思考来克服困难
探索了未来反思社会学发展方向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