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苏镇 / 中华书局 / 2011年09月01日
《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研究,是北京大学陈苏镇教授的深入研究之作。书中详细探讨了在儒家士大夫的推动下,春秋学为主的经学如何成为“大一统”帝国创制的重要理论基础。陈苏镇通过对两汉时期的政治现实和政治文化的深入分析,揭示了儒家思想与帝国体制的紧密结合,以及这种结合对于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是对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的权威解读,也为理解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提供了重要的视角和思路,是学术界和广大读者不可多得的优秀研究成果。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学术价值:《春秋》作为儒家经典,是理解汉代政治文化的关键。
现实意义:对两汉时期政治文化的研究有助于理解中国帝制时期的政治变迁。
1.2 研究方法与视角
文献分析法:通过对历史文献的解读,探究《春秋》在汉代的应用和影响。
历史比较研究:对比西汉和东汉的政治实践,揭示“汉道”的演变。
第二章:《春秋》与汉代政治合法性
2.1 《春秋》经传的政治诠释
孔子作《春秋》的意义:被视为政治哲学,为后世提供了评判政治行为的依据。
公羊传的汉初解读:董仲舒等人对《春秋》的阐释,强调大一统和王权至上。
2.2 汉代皇帝的《春秋》经筵
教育与合法性:皇帝研习《春秋》,以此巩固其统治的合法性。
政治指导:《春秋》成为汉昭帝、宣帝等皇帝施政的重要参考。
第三章:汉代政治中的《春秋》大义
3.1 王道与霸道:《春秋》的政治理念
王道理想:君主以德治国,实现天下大同。
霸道现实:面对实际需要,采取灵活的统治手段。
3.2 阴阳五行与《春秋》灾异解释
天人感应:阴阳五行学说与《春秋》结合,用于解释自然现象和政治事件。
灾异政治:灾异被视为天意的象征,大臣借此震慑皇帝,要求反省政策。
第四章:从西汉到东汉:《春秋》政治的演变
4.1 西汉的《春秋》政治实践
汉武帝时期:《春秋》被用作强化中央集权的工具。
西汉后期:《春秋》大义在政治斗争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4.2 东汉的《春秋》学术与政治互动
学术中心转移:学术重心由官方向私人转移,学术研究更加多元。
政治影响减弱:《春秋》在政治决策中的作用不如西汉显著,但仍受重视。
第五章:结论
5.1 《春秋》在汉代政治文化中的地位
思想根源:《春秋》是汉代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远影响:对后世中国的政治思想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5.2 对现代政治研究的启示
历史镜鉴:理解《春秋》与汉代政治文化的关系,可为现代政治提供借鉴。
跨学科研究:历史学与政治学、哲学等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对于深入理解传统政治文化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