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鐮田茂雄 / 佛光文化 / 2010年06月01日
《中國佛教通史》第一卷新版由日本学者鐮田茂雄撰写,以独特的东瀛学者视角,深入剖析了中国佛教的历史演变。本书详尽叙述了中国佛教在各朝各代的兴衰变迁,从东汉明帝感梦求法开始,逐步展现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和影响。作者通过严谨的考证和生动的叙述,揭示了佛教与中国文化的深刻融合,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此书不仅对于研究中国佛教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也为广大佛教徒和历史文化爱好者提供了一部全面、客观、深入的通史著作,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中国佛教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
1.1 佛教在印度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佛教由悉达多·乔达摩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
发展:分为初期佛教、传统佛教和大乘佛教,教义逐渐丰富。
1.2 中国本土文化及宗教
儒家:强调道德修养和社会秩序。
道家:追求自然和谐与个人长生。
民间信仰:多样化,重视祖先崇拜和巫术。
1.3 古代中国与印度的交流
丝绸之路:开启了中国与印度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文化交流:促进了科技、艺术、哲学等领域的互动。
第二章:佛教在中国的初传
2.1 佛教入华的两种学说
官方路线:汉明帝梦见金人后派遣使者西行求法。
民间途径:商人、使臣和僧人通过丝绸之路带入佛教经典。
2.2 早期佛教的接受与传播
翻译佛经:如《四十二章经》的翻译,是早期佛教传播的重要文献。
建立寺院:如洛阳白马寺,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
2.3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教义差异:佛教的轮回说与道家的自然观念有所冲突。
融合共存:佛教开始吸收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寻求与中国文化的结合点。
第三章:佛典的翻译与传播
3.1 佛典翻译成汉文的艰辛过程
语言障碍:梵汉语言的巨大差异给翻译带来困难。
技术问题:缺乏统一的翻译标准和术语体系。
3.2 重要译经家的贡献
鸠摩罗什:翻译了大量大乘佛教经典,对中国佛教影响深远。
真谛:翻译了多部小乘佛教经论。
3.3 佛典对中国文化的广泛影响
文学:佛教故事和寓言影响了中国的文学创作。
艺术:佛教图像和雕塑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组成部分。
第四章:中国佛教教派的形成与发展
4.1 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的分化
小乘佛教:注重个人修行,主张自利利他。
大乘佛教:提倡菩萨道,追求普度众生。
4.2 各宗派的创立与特色
禅宗:强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净土宗:主张念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4.3 佛教与国家政权的关系
支持与合作:多数时期,佛教得到国家政权的支持和保护。
限制与打击:在特定历史时期,佛教也会受到官方的限制甚至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