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复观 / 商务印书馆 / 2010年12月01日
《中国艺术精神》是徐复观的重要著作,深入阐述了中国艺术的内在精神和哲学基础。书中,徐复观提出一个核心观点:庄子的虚、静、明的心,实则是艺术心灵的精髓。他认为,这种心态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也是艺术价值的根基。艺术追求美,而美的本质便蕴含在这虚静明澈的心灵之中。通过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细致剖析,徐复观展示了中国艺术如何以其独特的方式,体现了这种深邃的艺术精神。这本书不仅是对中国艺术的深刻解读,更是对艺术与人文精神内在联系的独到见解,对于理解中国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深层哲学意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
1.1 儒家艺术精神
仁乐统一:儒家艺术将道德与艺术结合,追求和谐与美的统一。
礼乐传统:强调音乐的社会功能,通过礼乐教化来培养人的道德品质。
成于乐:认为艺术的完成在于乐教,即通过艺术教育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1.2 道家艺术精神
自然无为:道家主张艺术创作应顺应自然,避免过多的人为修饰。
虚静之心:艺术家需保持内心的虚静,以达到物我两忘的创作境界。
形而上的追求:道家艺术更侧重于超越现实的形而上追求。
第二章:中国艺术精神的演变
2.1 先秦时期的艺术精神
多元化发展:各种学派的思想如儒、道、墨等对艺术产生影响。
宗教与艺术:宗教思想融合进艺术,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2 两汉魏晋南北朝的艺术精神
儒学的官方化:儒学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影响了艺术的主题和风格。
艺术的独立化:艺术开始从宗教信仰中独立出来,形成自身的美学体系。
2.3 唐宋元明清的艺术精神
诗画的结合:诗歌与绘画相互融合,提升了艺术的内涵和美感。
文人画的兴起:文人画的出现标志着艺术精神向个性化和内省化发展。
第三章:中国艺术精神的特征
3.1 重意境
意境的追求:中国艺术注重表现内在的精神世界,而非外在形式。
意境的表现:通过艺术手法表现出深远的情感和哲理。
3.2 重气韵
气韵生动:艺术作品要充满生命力,给人以动感。
气韵的传递:艺术家的个性和情感通过作品的气韵得以传达。
3.3 重写意
写意的表达:艺术不追求逼真模仿,而是表达意象和意境。
写意的审美:欣赏者在艺术的写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启迪。
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在现代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现代艺术的挑战与创新:如何在现代语境下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是一个持续的探讨课题。
第四章:结论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