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飞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09年11月01日
《浮生取义》一书由吴飞所著,深入解读了华北某县自杀现象背后的文化内涵。书中提出了“舍生取义”的新理解,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恪守道义、进退有度来体现“义”。作者通过对该县自杀案例的分析,揭示了当地人在面对生死抉择时,如何权衡利益与道义,以及这种权衡背后的文化逻辑。这本书不仅是对自杀现象的研究,更是对中国人价值观、生死观的深刻反思。它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仍然需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坚守道义,追求有意义的人生。通过阅读《浮生取义》,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社会的文化底蕴,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践行“义”的理念。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导论
1.1 研究背景
自杀现象的普遍性:全球范围内,自杀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中国农村的自杀问题:特别关注中国农村地区,自杀率相对较高。
1.2 研究目的
文化解读:从文化的角度解读自杀现象。
理解自杀背后的社会意义:探讨自杀行为在农村社会中的意义和影响。
第二章:华北农村的自杀概况
2.1 自杀率统计
数据说明:提供华北某县自杀率的统计数据。
性别与年龄差异:分析不同性别和年龄段自杀率的分布。
2.2 自杀的类型
冲动型自杀:情绪失控导致的自杀行为。
理智型自杀:经过深思熟虑的自杀决定。
第三章:自杀的社会文化因素
3.1 家庭矛盾
夫妻关系紧张:家庭内部的矛盾和压力。
代际冲突:年轻一代与上一代的观念冲突。
3.2 社会压力
经济压力:贫穷和生活困苦带来的压力。
名誉观念:农村社会对个体名誉的高度评价。
第四章:自杀的个体心理因素
4.1 心理健康问题
抑郁症:自杀者常伴有抑郁症状。
焦虑症:自杀前可能经历强烈的焦虑感。
4.2 生活意义感缺失
无价值感:个体可能因为某些原因感到生活无意义。
绝望感:对未来缺乏希望和期待。
第五章:自杀的社会干预
5.1 社会支持网络
家庭支持: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
社区支持: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提供必要的帮助。
5.2 心理卫生服务
心理咨询:提供专业心理咨询师的服务。
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居民的心理素质。
第六章:结论
6.1 研究发现
文化与自杀:自杀行为与当地文化紧密相关。
预防与干预:提出具体的自杀预防和干预措施。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局限性:研究方法、样本选择等方面存在的局限。
未来研究方向:建议未来的自杀问题研究应关注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