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邦媛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2010年10月01日
《巨流河》是一部描绘两代人从巨流河到哑口海的动人故事,书写了一个并未远去的时代。这部作品通过丰富的历史细节和深刻的人物刻画,展现了先辈们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怀揣着建设新中国的梦想,经历了种种磨难与困苦。从巨流河出发,他们跨越千山万水,最终在哑口海扎根,用血汗和智慧书写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传奇。这本书不仅是对一个时代的回忆,更是对先辈们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精神的传承。它激励着我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歌声中的故乡
1.1 童年记忆
**背景**: 作者齐邦媛出生在中国东北的辽宁省铁岭县。
**家庭影响**: 父亲齐世英和母亲裴毓贞的教育观念对作者产生了深远影响。
**东北生活**: 描述了东北的风景、风土人情和童年的生活片段。
1.2 抗战爆发
**战争影响**: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齐家随东北大学迁往北平。
**南开岁月**: 齐邦媛在南开中学的生活,教育受到战争干扰但仍然严谨。
第二章:穿越战火
2.1 战乱中的学习生活
**流亡学生**: 在战乱中,齐邦媛和其他学生一样成为流离失所的流亡学生。
**国立中山中学**: 在四川三台复校的国立中山中学继续学业。
2.2 大学时代
**武汉大学**: 进入武汉大学外文系学习,受到朱光潜、吴宓等人的教诲。
**文学启蒙**: 武大时期的阅读和学习为作者日后的文学研究和教育工作打下了基础。
第三章:三千里江山
3.1 从大陆到台湾
**台湾之行**: 1947年,随父亲前往台湾,参与接收并成立“国立编译馆”。
**生活转变**: 台湾社会文化的初体验,及与家乡大陆的对比。
3.2 编译馆时期
**教育贡献**: 齐邦媛在编译馆的工作,对于台湾的教育改革和教材编纂有重要贡献。
第四章:文学之旅
4.1 文学研究
**英美文学**: 对英美文学的研究,尤其是浪漫时期诗人济慈的作品。
**教学与研究**: 在台湾大学外文系的教学工作,以及学术研究的深入。
4.2 文学活动
**文学杂志**: 参与《文学杂志》的创办,推动台湾现代文学的发展。
**文化活动**: 投身于文学讲座、翻译、评审等工作,丰富台湾的文化生活。
第五章:归航与传承
5.1 归航大陆
**重访故土**: 1980年代后多次回到大陆访问,见证改革开放后的变化。
**怀旧与思考**: 对照新旧中国的变迁,感慨万端。
5.2 晚年与传承
**教育与写作**: 晚年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教育和写作中。
**文化传承**: 《巨流河》一书的创作,是对于家族历史和时代变迁的个人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