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 高居翰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2009年08月01日
《山外山》一书由美国学者高居翰撰写,聚焦于晚明时期(1570-1644年)的绘画艺术。该书描绘了这一时代经历的巨大社会政治变革,以及这些变革如何深刻地影响了文人的思想与艺术创作。晚明时期,朝廷体制的松动为文人思潮的多元发展提供了空间,使得艺术领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与批判性。艺术家与政治的关系变得复杂而微妙,这种错综复杂的背景为画坛带来了空前的震荡与变革。本书通过对晚明绘画的深入研究,揭示了这一时期艺术发展的独特面貌和内在动力,对于理解中国绘画史及晚明社会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晚明社会与绘画艺术概览
1.1 社会背景
商品经济的繁荣:商业贸易的兴盛,促进了手工艺的发展,其中包括绘画。
市民社会的崛起:城市化和商业化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形成,对艺术品的需求增加。
新旧思想的交锋:传统儒家思想与新兴的市民意识、心学等思想交融,影响了艺术创作。
1.2 绘画艺术的新趋势
个性解放:艺术家追求个性的表达,作品中个性鲜明。
形式创新:绘画形式多样,包括立轴、长卷、册页等。
题材丰富:不仅有传统的山水花鸟,还有人物画、风俗画等。
第二章:大师的崛起与风格分析
2.1 董其昌的南北宗论
理论提出:董其昌提出南北宗画论,区分南北山水画的不同风格。
影响深远:这一理论对中国画史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后世品评画作的重要标准。
2.2 陈洪绶的艺术特色
高古奇骇:陈洪绶的人物画风格独特,线条高古且形象夸张。
版画创作:其在版画上的成就同样显著,影响了后世许多版画家。
2.3 卞文瑜与吴彬的山水画
卞文瑜:擅长小幅山水画,构图精巧,笔墨淡雅。
吴彬:作品风格多变,既有力作也有清雅之作,展现了个性的多样性。
第三章:晚明绘画的创新与变革
3.1 形式的创新
条幅和大幅作品的兴起:适应了新富阶层和公共空间展示的需要。
册页与长卷的流行:便于把玩和收藏,适合文人间的交流。
3.2 内容的扩展
人物画的复兴:晚明人物画更注重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社会关系。
世俗题材的增多:市俗生活、历史故事等题材入画,反映了社会的多元化。
3.3 画派的形成
松江画派:以董其昌为代表,推动了中国画的南北分宗。
武林画派:杭州地区的画家群体,作品风格清新脱俗。
第四章:晚明绘画的社会影响与市场机制
4.1 艺术与权力
官宦与商贾的赞助:艺术作品成为了社交和政治资本的一部分。
宫廷艺术的导向:皇帝的个人喜好对艺术风潮有着直接的影响。
4.2 市场与画家
画家的职业化: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画家开始走向职业化。
作品的市场定价:作品的价格受到画家声望、作品质量和时代风尚等因素的影响。
4.3 收藏与投资
艺术品收藏:晚明时期,收藏艺术品成为了一种时尚和投资方式。
作品流传:很多作品通过藏家之间的交易和收藏得以保存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