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爱德华·萨义德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2009年06月01日
《论晚期风格》一书由美籍学者爱德华·萨义德撰写,深入探讨了音乐与文学中的反本质主义。本书通过剖析多位艺术家的作品,如贝多芬的《庄严弥撒》、让•热内的《爱与俘虏》和《屏风》、莫扎特的《女人心》、改编自兰佩杜萨的《豹》的电影以及托马斯•曼的《死于威尼斯》等,揭示了这些作品在晚期所展现出的独特风格和深刻内涵。萨义德认为,这些艺术家的晚期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呈现出对传统的颠覆与重构,反映了他们对生命、艺术和社会的深刻思考。本书对于理解音乐与文学中的反本质主义以及艺术家的创作心路历程具有重要价值,为读者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深刻的启示。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晚期风格的介绍
1.1 晚期风格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晚期风格是指艺术家进入创作生涯的晚期所表现出的特殊风格。
特点:具有矛盾性、反思性和创新性,往往表现为对常规的打破和对传统主题的新颖处理。
1.2 晚期风格的重要性
艺术与生命的关联:晚期作品往往反映了艺术家对生命、艺术和自我认知的深刻思考。
文化的多样性:展现了艺术家如何在晚期阶段依然能够探索并丰富自己的文化身份。
第二章:音乐中的晚期风格
2.1 贝多芬的晚期作品
作品的复杂性:《弥撒曲》、《第九交响曲》等作品展示了贝多芬对音乐形式和结构的革新尝试。
个人情感的表达:音乐中融入了对生命苦难和个人孤独感的深刻体验。
2.2 瓦格纳的晚期歌剧
歌剧的革新:《尼伯龙根的指环》四部曲体现了瓦格纳对于音乐剧程式的全面革新。
哲学思想的融入:作品探讨了神学、哲学和政治等多个层面的问题。
第三章:文学中的晚期风格
3.1 莎士比亚的晚期戏剧
对人性的深入探讨:《暴风雨》等晚期剧作对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风格的变化:相比早期作品,晚期戏剧更加注重哲理性的对话和非传统的叙事结构。
3.2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晚期小说
意识流的运用:《到灯塔去》等作品中意识流技巧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对时间与记忆的探讨:晚期作品深入探讨了时间流逝对生活和记忆的影响。
第四章:晚期风格的文化意义
4.1 对现代艺术的启发
风格的多样性:晚期风格为现代艺术家提供了突破传统、表达个性的范例。
深层次的文化交流:跨越文化和时代的晚期艺术作品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理解与尊重。
4.2 对生命意义的反思
晚年的艺术追求:通过对晚期风格的分析,可以洞察艺术家如何面对生命的尾声进行艺术创作。
普遍性与特殊性:晚期作品往往在个人经验的表达中触及到普遍的生存问题和人性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