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 黑特·史德耶尔(Hito Steyerl)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24年03月30日
《屏幕上的受苦者》是由德国数字时代领军艺术家黑特·史德耶尔所著,该书首次中译出版。史德耶尔以她犀利的洞察力深入探讨了当代碎片化影像所带来的黑洞现象,其中“弱影像”成为了她探讨的核心。她认为,“弱影像”是当代屏幕上受苦者的代表,是音像制品的残余,这些影像在数字时代被不断复制、传播,但却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本书,读者可以深入了解数字时代影像的演变和影响,以及当代艺术对于这一现象的反思和探讨。史德耶尔的思想和作品一直引领着当代艺术的发展,她的这本书也必将对读者产生深远的影响。本书适合对数字时代影像、当代艺术和文化研究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数字时代的苦难表达
1.1 数字媒体与视觉文化的新格局
社交媒体的影响力:社交媒体如何改变了我们接收和传播信息的方式。
视觉文化的转向:图像和视频如何在数字时代成为主导的叙事手段。
1.2 受苦者的形象与屏幕的关系
屏幕作为展示窗口:屏幕如何成为展示全球苦难的窗口。
媒介中的受苦者形象:媒介如何塑造和传播受苦者的形象。
1.3 数字苦难的真实性挑战
真实性的质疑:数字时代下,苦难的真实性如何被质疑和探讨。
观众的角色与责任:观众在面对数字苦难时的角色和责任。
第二章:屏幕媒介的哲学考察
2.1 屏幕的哲学本质
分隔与连接:屏幕如何同时分隔和连接不同的现实世界。
观看的伦理:屏幕观看行为背后的哲学和伦理问题。
2.2 屏幕与现实的关系
再现与模拟:屏幕上的映像是对现实的再现还是模拟。
虚拟与现实的界限:数字技术如何模糊了虚拟与现实的界限。
第三章:政治与美学中的受苦者形象
3.1 政治宣传中的受苦形象
工具化与政治策略:受苦者形象如何被用作政治宣传和策略的工具。
意识形态的冲突:不同政治意识形态下受苦者形象的差异。
3.2 艺术与美学中的表现手法
美学的多样性:艺术家如何使用不同的美学手法表现受苦者。
艺术的社会功能:艺术作品如何引发公众对受苦者议题的关注。
第四章:观看与行动:屏幕后的社会参与
4.1 苦难消费与观看伦理学
消费伦理的挑战:数字时代下,消费者如何面对屏幕上的苦难信息。
共情与行动的呼吁:观看屏幕上的苦难如何激发受众的共情和行动。
4.2 社会参与的可能路径
教育的作用:通过教育培养公众识别和应对数字苦难的能力。
技术干预与创新:技术支持如何促进更加负责任和有影响力的社会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