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安庆 / 商务印书馆 / 2024年01月01日
《西方道德哲学通史:古希腊罗马卷》一书由邓安庆所著,深入探讨了古典实践哲学与德性伦理。该书指出,传统的西方哲学史主要关注形而上学作为第一哲学的思辨,导致伦理学或道德哲学在其中未能得到充分的理解和描述。本书致力于填补这一空白,通过对古希腊罗马时期的道德哲学进行全面梳理和解读,揭示了这一时期道德哲学的独特价值和深远影响。读者可从中领略古典实践哲学的智慧,以及德性伦理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此书对于深入理解西方道德哲学的历史渊源和思想精髓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 古希腊道德哲学的起源与形成
1.1 自然哲学与伦理学萌芽
自然哲学的伦理影响:早期哲学家如泰勒斯等探讨自然世界的规律,为道德哲学提供了宇宙论基础。
伦理观念的初步形态:对自然界秩序的理解引出了人类行为的规范性和目的性。
1.2 苏格拉底与道德的自觉
知善行善:苏格拉底提出“我知道我什么都不知道”,强调通过反思和对话来认识善。
道德即智慧:将道德与知识联系起来,认为没有知识的人无法做出道德判断。
1.3 柏拉图的理想国与德性教育
理念论的德性:柏拉图认为只有理念世界中的善才是真实的,人的德性在于追求这一理念。
哲学王的教育:提出了哲学教育对于培养统治者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以德治国。
第二章 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
2.1 实践智慧与德性完善
实践智慧(Phronesis):亚里士多德区分了理论智慧与实践智慧,后者关乎行动的决策。
德性的中庸之道:强调德性是在过度与不及之间的适度的实现。
2.2 幸福作为生活的最高目标
幸福(Eudaimonia)的定义: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人类活动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感官快乐。
功能的卓越:通过发挥人独特的功能和活动来达到幸福的实现。
2.3 政治伦理与正义
分配的正义: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探讨了分配公正与矫正公正。
政治共同体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幸福依赖于整个政治共同体的良好运作。
第三章 古罗马时期的道德哲学发展
3.1 斯多葛学派的自然法与自然德性
自然法的普遍性:斯多葛学派提出自然法是所有人共同的理性和法律。
内省与自制:强调通过理性控制情感达到心灵的平静和德性的实现。
3.2 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
快乐的本质:伊壁鸠鲁重新定义快乐为身体的无痛苦和心灵的无纷扰。
谨慎的智慧:认为最高的善是通过谨慎和智慧来实现的长久的精神快乐。
3.3 塞涅卡的斯多葛式悲观主义
面对命运的态度:塞涅卡认为命运是不可控的,应通过内心的自由和平静来接受。
仁慈与慰藉:提倡通过仁慈的行为和对哲学的学习来获得内心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