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起东、杜丽红、李晓龙 /郑起东、杜丽红、李晓龙 /
《当代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1949-2019)》由郑起东、杜丽红、李晓龙合著,该书系统地梳理了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2019年期间的中国经济史。这本书不仅从宏观角度阐述了中国经济在这七十年间的巨大变革和发展,还深入分析了各个阶段的经济政策、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变革等关键因素。书中结合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和最新研究成果,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深入了解当代中国近代经济史的视角。此外,该书还就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对于理解当代中国经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无论是研究者还是普通读者,都能从中获得宝贵的知识和启示。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背景介绍:简述1949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变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
研究意义:强调经济史研究对于理解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和政策制定的重要性。
1.2 研究方法与框架
研究方法:采用历史分析、比较研究和计量经济学方法。
研究框架:概述本书的结构,包括主要章节和内容提要。
第二章: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恢复
2.1 经济恢复的背景与目标
战争影响:讨论解放战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恢复目标:确立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恢复方针。
2.2 经济恢复的政策与措施
土地改革:分析土地改革对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影响。
工业政策:阐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宏观经济战略。
2.3 经济恢复的成果与挑战
成就概括:描述国民经济快速恢复和增长的主要表现。
存在问题:指出经济恢复期间通货膨胀和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第三章:计划经济时期的经济发展
3.1 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与调整
体制特点:概述中央计划经济体制的特征和运作方式。
政策调整:讨论“大跃进”和调整时期的经济政策变化。
3.2 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变革
合作化运动:分析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发展历程和影响。
人民公社化:评价人民公社制度对农业生产力的影响。
3.3 工业经济的成长与问题
工业增长:描述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工业产量和质量提升。
短缺经济:探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商品短缺问题。
第四章: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转型
4.1 改革开放的起点与动力
改革开放起因:分析改革开放的背景和主要原因。
内部动力:探讨内部经济压力和政治动因。
4.2 农村改革与城乡关系调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评价其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
乡镇企业发展:分析乡镇企业兴起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4.3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与企业改制
国有企业改革:概述国有企业改革的步骤和成效。
市场经济建设:讨论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过程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第五章:新时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与挑战
5.1 新时代的经济发展战略
科学发展观:解释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及其在经济中的应用。
新型工业化道路:探讨新时代工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5.2 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
三次产业结构:分析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成效。
消费与投资结构:讨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角色和投资结构的优化。
5.3 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加入WTO影响:评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带一路”倡议:探讨“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及世界经济的影响。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6.1 中国经济史研究的主要发现
历史经验总结:回顾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理论创新点:提出经济史研究的创新性理论和观点。
6.2 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
挑战预测:分析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可能面临的挑战。
发展建议:提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建议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