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繆爾·C·斯皮塔爾、Samuel C. Spitale、亞倫.溫卡帕(Allan Whincup) / 大塊文化 / 2024年01月03日
《圖解真相戰》這本書由薩繆爾·C·斯皮塔爾、Samuel C. Spitale和亞倫.溫卡帕共同撰寫,揭示了生活中被宣傳出來的「真相」背后的真相。書中全方位圖像解析了偽真相的推銷大法,探討了為何假訊息會在腦中揮之不去。我們往往習慣於透過情緒而非證據來產生對人和事的看法,而這本書則教會我們如何識別和抵緦這種現象。書中還指出,我們生活中以為的「真相」,如脂肪比糖更傷身體、反毒是為了抹黑對方選民、反恐戰爭竟是石油公司發起等,其實都是被宣傳出來的假象。通過閱讀這本書,我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真相的本質,從而避免被虛假的訊息所蒙騙。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偽真相的時代
1.1 資訊爆炸與認知偏差
資訊過載:互聯網時代帶來的信息量急劇增加。
認知偏差:人們傾向於選擇性接受自己偏好的信息。
1.2 偽真相關型介紹
錯誤事實:明顯與現實不符的信息。
扭曲事實:基於真實事件但被誤解的信息。
省略事實:故意忽略重要信息以導向特定結論。
1.3 偽真信息的影響
社會撕裂:加深社會分歧和不信任。
政治操弄:用來操縱公眾意見和選舉結果。
第二章:圖像的力量
2.1 視覺資訊的特殊性
快速吸收:人類對於視覺信息的處理速度遠快於文字。
強烈記憶:圖像容易被記住並引發情感共鳴。
2.2 圖像改作與偽造
簡單操作:技術進步使得圖像修改變得容易。
專業工具:市場上存在大量偽造圖像的工具。
2.3 圖像證據的挑戰
驗證困難:偽造圖像的真實性難以檢驗。
法律漏洞:當前法律體系對偽造圖像的規範不足。
第三章:認知心理學與偽真信息
3.1 人腦處理信息的機制
自動處理:大部分信息在人們不經意間被處理。
確認偏見:人們傾向於尋找證實自己預期的信息。
3.2 記憶與信念的形成
不穩定記憶:人的記憶是可塑的,容易受後續信息影響。
信念固執:即使面對相反證據,人們也可能堅持原有信念。
3.3 情緒與偽真信息的傳播
情緒共鳴:情緒化的信息更容易被傳播和接受。
集體行動:在情緒驅動下,群體行為可能趨於一致。
第四章:對抗偽真相的策略
4.1 提高媒體素養
批判性思維:教導大眾進行獨立思考和信息辨別。
媒介認識:了解媒體如何運作及其偏向性。
4.2 科技的角色
驗證工具:開發和使用事實核查工具。
算法調控:改進社交媒體平台的內容推薦算法。
4.3 法律與政策
立法規範:制訂法律來懲罰散布偽真信息行為。
國際合作:各國政府間的合作以打擊跨國偽真信息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