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 菲利普·津巴多、[美] 迈克尔·利佩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2018年07月01日
《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是一部经典的社会心理学著作,由菲利普·津巴多和迈克尔·利佩共同撰写。该书灵感来源于津巴多教授为研究生开设的“态度改变原理”课程,经过30多年的酝酿才得以出版。书中详细阐述了态度形成、改变和影响的原理,深入探讨了社会影响对个体态度和行为的影响机制。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作者揭示了社会心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为读者提供了对人类社会行为的深刻见解。该书不仅对于社会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者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对于普通读者理解人类社会行为和心理机制具有深远意义。阅读本书,有助于读者更好地认识自我和他人,理解社会现象,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知识。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态度与影响的力量
1.1 态度的定义与功能
定义:态度是个体对某一事物、观念或人的评价性倾向。
功能:态度帮助个体组织和解释信息,简化决策过程。
1.2 社会影响的途径
规范影响:人们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同而接受影响。
信息影响:人们根据接收到的信息来调整自己的立场和态度。
动机影响:内在或外在的奖励和惩罚影响个体的行为。
第二章:说服心理学
2.1 说服的要素
来源:说服者的可信度、吸引力等特征。
信息:说服内容的逻辑性、情感性等。
媒介:信息的传递方式。
受众:接收者的个体差异。
2.2 说服的策略
中心路径:强调逻辑和理性论证。
边缘路径:通过情感或者非逻辑的因素进行说服。
第三章:社会影响与社会认同
3.1 社会认同理论
概念:个体会根据自己所属的群体来定义自己。
效应:群体内的偏见和对外群体的歧视。
3.2 社会影响下的自我概念
社会比较:个体通过与他人比较来确定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
社会认同维持:个体采取行动维护和提高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
第四章:从众与服从
4.1 从众行为
定义:个体在群众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和行为,采取与大家一致的态度和行为。
原因:规范性社会影响和信息性社会影响。
4.2 服从权威
米尔格拉姆实验:大多数人在权威命令之下愿意对他人施加伤害。
影响因素:权威的合法性、个人的道德信念等。
第五章:偏见与歧视
5.1 偏见的形式与起源
认知偏差:类别化导致的刻板印象。
动机偏差:维护自尊和社会地位的需要。
5.2 减少偏见的策略
接触假设:增加不同群体间的接触和交流来减少偏见。
教育与社会化:通过教育和角色模仿来改变认知和行为。
第六章: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6.1 行为改变态度
认知失调理论:行为与态度不一致时产生的心理不适。
自我知觉理论:个体通过观察自身行为来推断自己的态度。
6.2 态度的持久性和变化
稳定性与可变性:态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既有稳定性也有可变性。
社会动力模型:社会影响下的态度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