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厚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2022年04月01日
《由巫到礼 释礼归仁》一书由著名学者李泽厚撰写,深入解析了中国古代“巫史传统”的重要思想。该书指出,“巫史传统”作为了解中国思想和文化的关键,揭示了中国上古思想史的最大秘密。李泽厚通过本书详细阐释了“由巫到礼”的演变过程,强调了礼仪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他将这一传统与仁爱观念相联系,认为礼仪制度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仁爱。这本书不仅为我们理解中国古代思想提供了独特视角,也为我们认识当今中国文化和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线索。对于研究中国思想史、文化史以及寻求现代社会发展启示的读者来说,本书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背景介绍:自上世纪80年代起,李泽厚开始对“儒学四期”说进行系统整理,并强调文化心理结构的重要性。
研究目的:探讨中国上古思想史中,由巫到礼的过程及其与儒学、尤其是“仁”的关系。
1.2 研究方法与视角
历史与心理结合:从历史文献和考古材料出发,结合人类学、心理学方法分析。
文化心理结构:关注集体无意识层面的文化心理结构,解释“礼乐传统”何以可能。
第二章:巫史传统的形成
2.1 巫的源起与功能
巫术的出现:原始社会中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控制尝试。
巫的社会角色:最初的智者和精神领袖,具有权威和神秘色彩。
2.2 从巫到史的转变
记录的必要性:随着社会复杂化,对事件和经验的记录变得越来越重要。
巫师与史官的分化:专门化的知识集团形成,史官开始从事记录和传承的工作。
第三章:礼仪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3.1 礼的起源与制度化
礼与巫术的关联:礼仪起初可能是巫术仪式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周公制礼作乐: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礼仪制度,成为周代文化的核心。
3.2 礼的功能与社会意义
社会秩序的象征:礼仪是维护社会等级和秩序的重要手段。
教化与政治工具:礼的教育功能和其在政治统治中的应用。
第四章:儒家的兴起与礼的诠释
4.1 孔子的仁礼思想
仁的内涵:情感性的伦理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礼的实践性:仁是礼的内核,礼是仁的外在表现。
4.2 孟荀对礼的深化
孟子的人性论:人性本善,礼是人性发展的需要。
荀子的性恶论:礼作为约束人的外部规范,是社会秩序的建立基础。
第五章:礼的现代转化与儒学的复兴
5.1 礼文化的现代挑战
现代化与礼的传统:现代社会变迁给礼文化带来的挑战。
儒学在现代社会的角色:儒学价值观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作用。
5.2 全球视野下的儒家文明
文明的对话:儒学在全球文化中的位置和对话的可能性。
儒学的未来发展:儒学如何适应和发展于当代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