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哲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21年04月01日
《梅洛-庞蒂与唯心论》一书由刘哲所著,深入探讨了近代经典哲学理论中关于主体性的观念。书中指出,传统哲学往往将人视为思想和行动的主体,过度强调主体在人类理性生活中的地位,导致人们错误地将主体性等同于人类反思的自我确定性和自足性。然而,这种观念在18世纪起逐渐受到挑战。本书通过梅洛-庞蒂的哲学思想,对唯心论进行了重新审视,试图纠正传统哲学对主体性的片面理解。书中精辟地分析了主体性的复杂性和多维性,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思考人类在主客体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本书对于哲学爱好者以及希望深入了解主体性概念的读者来说,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启发性。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现象学的复兴:在现代哲学中,现象学正在逐渐被重新评价和重视。
主体性问题:传统哲学对主体性的忽视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梅洛-庞蒂的贡献:其哲学思想为重新审视主体性提供了新视角。
1.2 研究目的与方法
理论探讨:深入分析梅洛-庞蒂的现象学理论。
历史脉络:考察其思想在哲学史中的位置和影响。
文本分析:通过对原著的细读,系统阐述其主体性理论。
第二章:梅洛-庞蒂的哲学基础
2.1 现象学的立场
回到实事本身:强调直观经验的首要性。
意向性:所有意识都是关于某物的意识。
2.2 身体与世界的关系
身体经验:身体与世界互动的基础。
感知的世界:身体化的、主客不二的经验世界。
第三章:生成主体性的现象学描述
3.1 身心关系的重新构想
身体与精神的融合:身心的统一而非单纯的对立。
具身认知:个体的认知能力与身体经验的密切关联。
3.2 时间性与主体性
时间性的内在体验:主体存在于时间流中的方式。
未来的开放性:主体性的生成性与未来的不确定性相关联。
第四章:梅洛-庞蒂与唯心论的传统
4.1 对唯心论的批判
实在性的质疑:批判唯心论过分强调观念的重要性而忽略现实世界的实际存在。
4.2 超越唯心论的尝试
存在论的转变:从意识的优先性转向对存在的直接探究。
生活世界的回归:强调日常生活经验在哲学思考中的基础性作用。
第五章:生成主体性的实践含义
5.1 道德与伦理的重思
责任感与自由:主体性生成的实践体现是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5.2 艺术与审美的维度
艺术的表达:艺术家通过作品展现其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和主体性。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