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汉斯·贝尔廷、[德]海因里希·迪利、[德]沃尔夫冈·肯普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21年09月01日
《艺术史导论》是一本由德国学者汉斯·贝尔廷、海因里希·迪利和沃尔夫冈·肯普共同撰写的艺术史学科导论性著作。该书以清晰而深入的方式概述了艺术史学科的基础知识,为读者提供了一本经典的学习指南。与其他艺术史书籍不同的是,本书并不只是简单地列举艺术家的姓名和风格,而是更加注重艺术史的背景、发展和影响。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的本质和意义,以及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此外,本书还提供了丰富的图像和图表,帮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艺术作品和艺术史事件。总之,《艺术史导论》是一本极具价值的艺术史入门读物,适合广大艺术爱好者和学生阅读。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艺术史的对象与任务
1.1 艺术的定义
**关键点1**: 艺术是一种文化现象,表达了人类的创造力和审美观念。
**关键点2**: 艺术的定义随时间演变,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社会和文化价值观。
1.2 艺术史的研究对象
**关键点1**: 研究艺术作品,包括绘画、雕塑、建筑等。
**关键点2**: 分析艺术家及其创作过程,探讨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关键点3**: 考察艺术风格的变迁和流派的发展。
1.3 艺术史的任务
**关键点1**: 描述和解释艺术作品的特点和发展。
**关键点2**: 评估艺术在人类历史中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点3**: 提供对艺术的批判性理解,促进艺术的欣赏和批评。
第二章:艺术史的方法与视角
2.1 图像学分析
**关键点1**: 研究图像的象征意义和隐喻,探索作品背后的故事和寓意。
**关键点2**: 从宗教、神话、文学等角度出发解读艺术作品。
2.2 形式分析
**关键点1**: 关注艺术作品的形式特征,如色彩、线条、构图等。
**关键点2**: 分析形式元素如何共同作用,形成作品的整体效果。
2.3 文化和社会历史视角
**关键点1**: 考虑艺术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关系。
**关键点2**: 分析艺术家的社会地位以及作品在不同社会群体中的接受度。
第三章:早期的艺术史写作
3.1 温克尔曼的影响
**关键点1**: 约翰·约阿辛·温克尔曼是现代艺术史学科的奠基人之一。
**关键点2**: 他的《古代艺术史》首次尝试系统地研究艺术作品。
3.2 风格分类的兴起
**关键点1**: 19世纪的学者开始根据风格和时期对艺术作品进行分类。
**关键点2**: 风格分类有助于构建艺术史的连贯性和发展历程。
第四章:现代艺术史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4.1 布克哈特的贡献
**关键点1**: 雅各布·布克哈特强调了艺术的相对独立性。
**关键点2**: 他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将艺术视为文化表达的一部分。
4.2 沃尔夫林的形式主义
**关键点1**: 海因里希·沃尔夫林提出了艺术风格的五对范畴,强调形式分析的重要性。
4.3 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研究
**关键点1**: 阿比·潘诺夫斯基发展了图像学方法,深入探究图像的象征和含义。
第五章:当代艺术史的挑战与趋势
5.1 多元化的研究视角
**关键点1**: 当代的艺术史研究趋向于多元化,结合了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关键点2**: 跨文化的艺术史研究和比较艺术史成为新的研究趋势。
5.2 新技术的影响
**关键点1**: 数字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展示方式。
**关键点2**: 数字化工具为艺术史研究者提供了新的分析手段和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