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锦华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5年02月01日
《电影批评(第二版)》是电影学领域的重要著作,由知名学者戴锦华撰写。本书作为电影理论的集锦和电影批评的入门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电影批评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实践。通过本书,读者可以了解电影批评的发展历程、主要流派和批评视角,学习如何运用理论分析电影作品,提升对电影艺术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本书不仅适合电影学专业的学生和研究者,也适合广大电影爱好者阅读。它将带领读者走进电影的世界,探索电影的奥秘,领略电影艺术的魅力,同时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观看的能力。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电影批评导论
1.1 电影批评的定义与功能
定义:对电影的分析和评价,旨在阐释电影的意义和价值。
功能:提升观众理解力,促进电影产业发展。
1.2 电影批评的历史与发展
早期电影批评:多为描述性和感想式评论。
现代电影批评:形成系统的理论和方法论。
第二章:电影语言与批评方法
2.1 电影语言的特征
视觉语言:影像、色彩、构图等视觉元素。
听觉语言:声音、音乐、声效等听觉元素。
叙事结构:故事线、时序、视角等叙事手段。
2.2 电影批评的常用方法
文本分析:对电影内容和形式的细读。
语境分析:考虑电影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生产条件。
理论应用:运用电影理论如符号学、精神分析等进行解读。
第三章:电影类型与批评
3.1 电影类型的划分
商业类型:如动作片、喜剧片、爱情片等。
艺术类型:如实验电影、独立电影等。
3.2 类型电影批评要点
规范与突破:分析电影如何遵循或打破类型常规。
主题与变奏:探讨类型内部的母题和变体。
第四章:导演与作品批评
4.1 导演风格与创作特点
风格识别:独特视觉风格、主题偏好等。
艺术成就:作品的艺术创新和贡献。
4.2 作品批评案例分析
代表作分析:选取导演的代表作进行深入解读。
阶段作品比较:对比导演不同创作阶段的风格变化。
第五章:电影与社会文化批评
5.1 电影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反映论:电影作为社会文化的镜像。
建构论:电影参与社会文化的形塑。
5.2 电影中的意识形态批评
意识形态的识别:审查电影中的意识倾向和价值观念。
话语分析:揭示电影中的权力关系和话语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