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妮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20年05月01日
《中日电影关系史:1920—1945》由晏妮撰写,深入探索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日电影文化的隐秘而复杂的交织。该书通过详实的资料和精准的分析,揭示了这一时期影像、战争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其中难以言说的历史迷思。读者可以从中洞察到两国电影如何在战争的阴影下相互影响、渗透与碰撞,进而理解电影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独特作用。这本书不仅是对电影史的深入挖掘,更是对中日关系史、乃至20世纪中国文化与历史的重要补充,为学者和电影爱好者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和思考空间。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引言
背景介绍
电影作为新兴媒体在20世纪初的兴起
中日两国在电影艺术上的早期互动
研究意义
探讨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脉络
分析电影在中日关系中的作用
第二章:大正时期的日本电影与中国
大正电影的特点
浪漫与写实的风格转变
社会问题的反映
中国电影对日本的学习
技术引进
叙事方式的影响
互动与交流
中国留学生在日本的电影学习与实践
互访制片活动
第三章:满洲映画协会与殖民电影
满洲映画协会的成立背景
日本帝国主义对满洲的文化侵略
电影作为宣传工具
殖民电影的特征
民族主义与皇民化的题材
对中国人民形象的塑造
中国电影界的反应
抵抗与自立的努力
对民族电影的探索
第四章:战时体制下的中日电影交流
抗日战争期间的电影制作政策
日本对中国的电影审查与封锁
中国电影人的抗争与创作自由
文化交流的渠道
日本电影的隐蔽流通
战时合作电影项目
日本投降后的电影格局
中日电影关系的重新定位
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
第五章:结论
中日电影关系的历史回顾
从交流、影响到对抗的历程
电影作为中日关系晴雨表的意义
对未来的启示
中日电影合作的可能与挑战
跨文化理解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