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 让·鲍德里亚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2014年10月01日
《消费社会》是法国思想家让·鲍德里亚的早期代表作,对国际哲学、社会学及文化研究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本书深刻剖析了消费社会的特点与问题,指出在消费社会中,人们追求的不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其符号价值,消费成为了一种身份认同和社会地位的象征。鲍德里亚通过精辟入里的分析和独到的见解,揭示了消费社会背后的意识形态和权力结构,对当代社会的消费文化提出了深刻的批判。本书不仅是研究消费社会的重要经典之一,也对于理解当代社会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文化变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阅读本书,有助于深入思考消费社会的本质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消费的社会逻辑
1.1 消费的定义与性质
物品的变化:物品从实用功能转向象征意义,成为社会地位和身份的标识。
需求的演变:需求不再仅仅是生物性的,而是被广告、流行文化等社会因素所塑造。
1.2 作为系统的消费
差异化与个性化:消费者追求的不再是产品的相同性,而是其独特性和个性化。
符号交换:消费行为成为社会交流和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
第二章:媒介即讯息
2.1 广告的作用
幻觉制造:广告并不只是推销产品,更重要的是创造一种生活方式的幻觉。
价值内化:通过不断重复,广告将其价值观内化为消费者的内在需求。
2.2 媒体对现实的构造
拟像世界:媒体创造的拟像世界模糊了现实与虚构的界限。
超现实主义:消费社会中的超现实主义是媒体与现实的混淆结果。
第三章:符号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3.1 符号价值的生产
文化工业:文化产品的生产如同工业品一样,追求的是最大化利润。
符号的拜物教:符号价值超越了使用价值,成为人们追求的对象。
3.2 符号交换中的不平等
权力结构:在符号交换中隐含着社会权力结构的再生产。
阶级区隔:消费行为成为区分不同社会阶层的标志。
第四章:消费社会的超越
4.1 对消费社会的批判
异化与空虚:消费社会导致了人性的异化和精神生活的空虚。
环境危机:无节制的消费导致了自然资源的耗尽和环境的破坏。
4.2 走向后消费社会
非物质化:后消费社会强调体验、知识和服务等非物质量的消费。
共同体的重建:超越个人主义和消费逻辑,重建社区和社会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