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兴华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2019年03月01日
《中国书法史》是一部由沃兴华撰写的系统性且富有创见性的中国书法史研究专著。全书共分为十个章节,涵盖了从甲骨文、金文到篆书、草体,再到分书、楷书以及帖学、碑学、碑帖结合等书法发展的各个重要阶段。沃兴华在书中详细梳理了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并通过近600幅历代书法佳作进行了生动展示。这些珍贵图片不仅呈现了书法艺术的瑰丽多姿,还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风貌和审美趣味。通过阅读《中国书法史》,读者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书法的演变脉络,领略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同时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这是一部兼具学术性与欣赏性的佳作,适合书法爱好者、艺术研究者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绪论
1.1 书法艺术的定义与性质
定义:书法艺术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通过线条的粗细、浓淡、疾涩等变化,表达书写者的思想情感的视觉艺术。
性质:书法艺术既有实用性,又有审美性,是两者的统一。
1.2 中国书法的历史分期
甲骨文时代:最早的文字记载,主要用于占卜。
青铜时代:铭文发展为艺术表现手段。
石刻时代:石碑、摩崖石刻等形式的出现。
纸本时代:随着纸张的发明,书法进入普及和提高的新阶段。
现代与当代:西方影响的引入与多元化发展。
第二章:甲骨文与金文
2.1 甲骨文的书法特征
形式:刻在龟甲兽骨上,用于占卜记录。
风格:原始、粗犷,线条单纯而有力度。
2.2 金文的演变与发展
早期金文:如《大盂鼎》,笔画丰满,形体厚重。
中期金文:如《史墙盘》,笔画开始变得均匀,结构更加规范。
晚期金文:如《散氏盘》,更加注重笔墨的趣味和装饰性。
第三章:石刻书法
3.1 石刻书法的兴起与传播
起源:碑刻作为一种纪念性的书法作品。
传播:随着佛教的传播,摩崖石刻、造像记等书法形式应运而生。
3.2 石刻书法的艺术特点
碑刻:讲究刀法,追求金石味道,如汉隶《石门颂》。
摩崖:书刻于悬崖峭壁之上,气势磅礴,如北魏《郑文公碑》。
第四章:墨迹书法
4.1 墨迹书法的种类
帖学:以王羲之《兰亭序》为代表,强调笔法和墨色变化。
敦煌写经:写经体,注重字的规范和工整。
4.2 墨迹书法的艺术成就
笔法:书法家通过不同的笔法表现出丰富多样的线条质感和节奏感。
结体:字体结构与章法的结合,创造出各种书法风格。
第五章:近现代书法的发展
5.1 近现代书法的时代背景
西学东渐: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书法的冲击和影响。
社会变革: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对书法艺术表现形式的要求。
5.2 近现代书法的创新与变革
融合创新:书法家尝试将东西方艺术理念结合。
民间书法:如新魏体、舒体等,反映民间书写特点和审美倾向。
第六章:书法艺术与鉴赏
6.1 书法作品的艺术构成
笔法:书法艺术的灵魂,包括起笔、行笔和收笔的技巧。
字法:字体的选择和结构布局。
章法:作品的整体布局和视觉效果。
6.2 书法作品的鉴赏方法
形式分析:从笔法、字法到章法,逐层细究。
意境体验:感受书法家通过作品传达的情感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