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 陀思妥耶夫斯基 / 浙江文艺出版社 / 2019年02月01日
《罪与罚》是俄罗斯文学巨匠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经典之作,深受西方文艺青年的喜爱。小说以犯罪和内心惩罚为主题,深刻剖析了人性的阴暗面和道德的边界。故事中的主人公在犯罪后经历了痛苦的心理挣扎和折磨,最终寻求救赎和重生。作品不仅展示了人类内心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也探讨了社会道德和伦理观念的重要性。此外,小说中关于梦和潜意识的刻画以及对“超人”理论的探讨,也为后来的文学和影视作品提供了重要的启示。陀思妥耶夫斯基以他独特的笔触和深刻的思想,成为了俄罗斯文学的灵魂,他的作品至今仍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价值。阅读《罪与罚》,不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也可以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罪
1.1 贫穷与梦想
背景介绍:圣彼得堡的破败与贫瘠,以及主人公罗斯科尔尼科夫心中的伟大抱负。
心理描绘:罗斯科尔尼科夫对于贫穷与犯罪的矛盾思考,以及对拿破仑式人物的崇拜。
1.2 犯罪计划
计划成型:罗斯科尔尼科夫决定杀害一位贪婪的放高利贷老太太,认为这是为社会除害。
内心挣扎:计划的道德困境使罗斯科尔尼科夫内心备受煎熬。
第二章:行动
2.1 预兆与准备
不祥预感:罗斯科尔尼科夫在实施计划前的不安与恐惧。
计划细节:如何潜入老太婆家中,以及如何掩盖犯罪痕迹。
2.2 罪恶发生
杀意坚定:罗斯科尔尼科夫最终敲定计划并执行。
意外发生:在逃离现场时,罗斯科尔尼科夫还杀害了无辜的丽莎薇塔。
第三章:罚
3.1 罪行暴露
目击者怀疑:邻居和警察对案件的调查开始。
自我揭露:罗斯科尔尼科夫内心的愧疚与焦虑逐渐显现。
3.2 内心折磨
精神崩溃:罪恶感让罗斯科尔尼科夫的理智开始崩溃。
幻觉体验:不断出现的幻觉和梦境揭示了罗斯科尔尼科夫的心理变化。
第四章:救赎之路
4.1 爱情与拯救
索尼亚的出现:善良纯洁的索尼亚试图帮助罗斯科尔尼科夫认清自己的罪行。
灵魂觉醒:罗斯科尔尼科夫开始对犯罪行为表示悔悟。
4.2 最后的审判
自首的决定:罗斯科尔尼科夫在索尼亚鼓励下决定向警察自首。
接受惩罚:他接受了应有的法律制裁,开始了心灵的救赎旅程。
第五章:新生活的起点
5.1 流放生活
苦难中成长:在流放地,罗斯科尔尼科夫忍受着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痛苦。
自我认知:他开始真正理解社会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
5.2 心灵重生
爱情的力量:索尼亚的陪伴与信让罗斯科尔尼科夫找到了生活的意义。
新生誓言:在小说尾声,罗斯科尔尼科夫宣誓将以新的生活来补偿过去的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