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葆石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08年02月01日
《双城故事:中国早期电影的文化政治》是傅葆石的一部深入探讨20世纪中国电影与历史的著作。在这本书中,傅葆石聚焦于战乱频仍的中国,尤其是日本侵华战争和国共内战时期,电影如何成为人们情感、思想和生活的记录。这一时期,正邪难分,忠奸模糊,电影成为反映这些复杂社会现象的镜子。通过细致入微的分析,傅葆石揭示了电影在传达文化、政治信息以及塑造集体记忆方面的重要作用。这部作品不仅是对中国电影史的一次深刻洞察,也为我们理解那个动荡时代的文化与社会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 绪论
1.1 电影与都市现代性
背景介绍:中国电影诞生于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
现代性体现:电影作为现代技术的产物,反映并推动了都市现代性的发展。
1.2 研究目的与方法
目的:探究中国早期电影中文化政治的展现与影响。
方法:通过历史研究和文本分析,解读电影中的文化元素和政治寓意。
第二章: 上海:电影中心的形成
2.1 上海的都市发展与电影业的兴起
经济发展:上海成为中国经济的中心,提供了电影业发展的条件。
娱乐需求:都市居民对娱乐活动的需求促进了电影文化的形成。
2.2 电影与上海的都市形象
现代都市景观:影片中常展现外滩、南京路等地标,塑造了上海的国际化形象。
生活方式:电影展示了上海人的时尚生活方式,影响了中国其他地区的审美和消费习惯。
第三章: 香港:殖民地背景下的电影产业
3.1 香港作为英国殖民地的电影环境
审查制度:殖民政府的审查政策限制了电影的创作自由。
市场机会:同时,香港的开放市场为电影制作提供了资金支持。
3.2 电影与香港的身份认同
逃避现实:早期的香港电影常常表现为对内地战乱现实的逃避。
本土意识:逐渐兴起的本土意识开始在电影中有所体现,促进了香港电影的发展。
第四章:双城电影文化的影响与交流
4.1 上海电影对香港的影响
技术转移:上海的电影技术和人才直接影响了香港电影产业的初期发展。
题材借鉴:香港电影借鉴上海电影的题材和叙事风格。
4.2 香港电影的反弹与创新
本土题材:面对上海电影的影响,香港电影开始探索更多本土题材。
创新风格:形成了独特的香港电影风格,对中国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五章: 结论
5.1 电影作为文化政治的工具
意识形态表达:中国早期电影中承载着各种政治话语和文化理念。
观众影响:电影不仅反映了社会现实,同时也引导和形塑了观众的态度和行为。
5.2 双城故事的现代意义
历史价值:双城电影产业的发展历程具有宝贵的历史价值和研究意义。
文化产业:双城模式为中国乃至亚洲电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