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 莫德里斯·埃克斯坦斯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18年08月01日
《春之祭》是加拿大著名历史学家莫德里斯·埃克斯坦斯的力作,反思了自由与反叛、艺术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本书将第一次世界大战作为现代的开端,深入剖析了这场全球性冲突对人类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通过生动的叙述和严谨的论证,埃克斯坦斯揭示了战争背后的复杂动因和人们的心理变化,以及艺术家们如何用自己的作品表达对时代的思考和反抗。本书荣获多项大奖,包括《环球邮报》《纽约时报》优秀图书、延龄草图书奖和华莱士•K. 弗格森奖,是了解一战和现代历史不可或缺的读物。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欧洲的陨落
背景介绍:世界大战的根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欧洲列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情绪在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等国家高涨,导致民族间的紧张关系。
军备竞赛:欧洲各国加大军事开支,进行军备竞赛,加剧了战争的威胁。
第二章:战争的爆发
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刺杀,成为战争的导火线。
同盟国的形成: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同盟国。
协约国的形成:法国、英国、俄罗斯组成协约国。
第三章:战争的爆发
战争的初期阶段:同盟国在西线迅速推进,占领法国北部地区。
战争的海战:英国海军在北海和地中海与同盟国海军展开激战。
战争的空中战:飞机首次被用于战争,用于侦察和轰炸。
第四章:战争的僵持
战争的僵局:西线战争陷入僵局,双方都在挖掘战壕进行长期坚守。
战争的消耗:战争对人力、物力和资源的巨大消耗,双方都感到力不从心。
战争的宣传:各国利用报纸、海报和电影进行战争宣传,动员民众支持战争。
第五章:战争的转折
美国参战:1917年4月,美国宣布加入协约国,对德国宣战。
俄国革命:1917年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战争。
战争的新武器:坦克、毒气和飞机等新型武器在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六章:战争的结束
协约国的反攻:协约国在西线和东线同时展开反攻。
同盟国的崩溃:德国在1918年11月签署停战协定,战争结束。
第七章:战争的影响
政治影响:战争导致了多个帝国的崩溃,如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和德意志帝国。
经济影响:战争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导致通货膨胀和贫困。
社会影响:战争导致了约1600万人死亡,2100万人受伤,给各国的社会结构带来深远影响。
第八章:战争的遗产
和平条约:1919年6月,凡尔赛和约签订,对战败国德国进行严厉惩罚。
国际联盟:战争促成了国际联盟的成立,旨在防止类似战争再次发生。
现代政治格局:战争奠定了现代国际政治格局的基础,影响至今。
根源:民族主义、军备竞赛、殖民争夺
爆发:萨拉热窝事件、同盟国和协约国的形成
战争阶段:初期、僵局、转折、结束
影响:政治、经济、社会
遗产:和平条约、国际联盟、现代政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