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平川彰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2018年09月01日
《印度佛教史》是日本学者平川彰的杰出之作,被公认为学术性佛教研究的经典之作。该书以深入浅出的方式,系统地介绍了印度佛教的起源、发展、演变及影响,为初学者提供了一扇了解印度佛教的完美窗口。平川彰凭借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研究态度,为我们呈现了一部全面而精炼的印度佛教史,对于佛教研究者和对佛教文化感兴趣的读者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无论是想了解佛教在印度的发展历程,还是想探寻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这本书都将带给你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启示。它不仅是学术研究的参考书籍,更是引领我们走进印度佛教世界的明灯。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佛教以前的印度
1.1 印度古代社会
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等级。
婆罗门教:梵我一如,重视祭祀,形成印度文化主流。
沙门思潮:对婆罗门教的反思与批判,多元思想兴起。
1.2 印度宗教的特征
泛神论:多神共存,共同构成宇宙的统一原则。
业力与轮回:行为影响灵魂在生死间的流转。
解脱:超脱生死轮回,达到永恒的安宁。
第二章:佛陀的出世与传教
2.1 佛陀生平
悉达多·乔达摩:王子出身,后出家成为释迦牟尼。
四谛八正道:佛陀所传的佛法要义,指导人们如何达到涅槃。
十二因缘:解释世间一切事物生起的原因和条件。
2.2 教团的成立
比丘众:出家的男性修行者,构成佛教僧团。
戒律:规范信徒行为的伦理准则。
三法印:佛教的核心教义,用以判断是否为真正的佛法。
第三章:原始佛教的分裂与大乘佛教的兴起
3.1 上座部与大众部的分歧
教条争论:对阿罗汉果位等的不同理解导致分裂。
地域差异:不同地区对教义有不同的理解和实践。
3.2 大乘佛教的起源与发展
普度众生:大乘佛教强调菩萨道,利益一切有情众生。
般若波罗蜜:智慧的重要,超越世俗认识的束缚。
如来藏思想: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
第四章:印度佛教的衰落与传播
4.1 佛教与印度教的交融
印度教改革:吸收佛教理念和实践,如密宗的发展。
佛教的密教化:佛教吸收了印度教的仪式和神祇。
4.2 佛教的传播
斯里兰卡与东南亚:上座部佛教在此广为流传。
中国、韩国与日本:大乘佛教在这些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藏:藏传佛教的形成,独特的宗教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