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龙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08年02月01日
《21世纪传播学系列教材•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一书由刘海龙著,主要内容分为四个板块。该书全面深入地介绍了大众传播理论的各种范式和流派,为读者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框架和知识体系。对于研究生层面的读者,要求全面掌握书中的内容,深入了解每个范式和流派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应用;而对于本科生,则可以根据自身学习需求和兴趣点有所侧重地阅读。该书不仅具有理论深度,还注重实践应用,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当代大众传播现象,提升传播学素养。通过阅读该书,读者可以获得全面的大众传播理论知识,为未来的学习和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导论
1.1 本书目的与结构
概述:书籍旨在系统梳理大众传播理论的发展脉络。
结构说明:分为四个主要部分——理论范式、研究流派、研究方法和研究实践。
1.2 大众传播的定义与影响
定义:指特定社会集团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等大众媒介向社会大多数成员传送消息、知识的过程。
社会影响:对社会、文化、政治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第二章:理论范式
2.1 经验主义范式
核心观点:基于观察和实验得来的知识。
方法论:量化研究方法,注重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2.2 批判理论范式
核心观点:关注媒介如何维持现有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
方法论:定性研究,侧重于意识形态分析。
2.3 建构主义范式
核心观点:强调知识和现实是通过社会互动建构的。
方法论: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重视受众的解读过程。
第三章:研究流派
3.1 功能主义流派
功能:解释大众媒介如何促进社会整合和稳定。
3.2 冲突理论流派
冲突:分析大众媒介在社会不平等和矛盾中的作用。
3.3 文化研究流派
文化视角:探讨媒体文化与受众日常生活实践的相互影响。
第四章:研究方法
4.1 量化研究
调查:问卷、抽样、统计分析。
实验:控制变量,研究因果关系。
4.2 定性研究
文本分析:深入剖析媒体报道的内容。
深度访谈:了解受众对媒体内容的感受和理解。
第五章:研究实践
5.1 理论应用实例
案例分析:具体事件中的媒介表现和影响。
5.2 研究创新与趋势
新媒体环境:探讨数字时代传播理论的新发展。
跨学科研究:结合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