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 彼得·A. 莱塞姆(Peter A. Lessem)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2017年10月01日
《自体心理学导论》是由彼得·A. 莱塞姆(Peter A. Lessem)撰写的一本专业书籍,旨在为精神分析、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深入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本书紧密结合了海因兹·科胡特(Heinz Kohut)的自体心理学理论,为读者详细阐述了这一理论的核心概念、发展及其在当代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自体心理学是科胡特对精神分析理论的重要贡献,它强调了个体自我(自体)的发展和维持过程中,与他人关系的重要作用。莱塞姆在书中详细解释了自体心理学的基本原则,包括镜像、理想化和双重体验等自体客体功能,以及这些功能如何影响个体的自我感觉和人际关系。 书中不仅讨论了理论层面的内容,还提供了丰富的临床案例分析,帮助读者理解如何在实际治疗中应用自体心理学的概念。莱塞姆强调了治疗师与患者之间的共情关系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如何在治疗过程中建立和维护这种关系。 此外,本书还探讨了自体心理学与其他心理治疗方法的比较,以及它在处理自恋性人格障碍和其他相关问题方面的有效性。通过深入的理论阐述和实践指导,莱塞姆的《自体心理学导论》为专业人士提供了一本全面、实用的专业参考书,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自体心理学来促进患者的心理健康和成长。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自体心理学简介
1.1 自体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自体心理学起源于科胡特对自恋性人格障碍治疗的观察。
发展:从最初的自体障碍治疗理论发展为完整的心理治疗体系。
1.2 核心概念与治疗目标
核心概念:自体、自体客体与自主性。
治疗目标:增强自体的整合与自主性;修复自体的缺陷。
第二章:自体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2.1 自体的形成与结构
形成:早期母婴关系中的镜映与理想化需要。
结构:由内部心理状态构成的自我体验。
2.2 自体障碍的类型与表现
类型:自恋性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
表现:自尊问题、关系模式紊乱、情感调节困难。
第三章:自体心理学的治疗技术
3.1 倾听与理解
倾听:深入聆听病人的无意识表达。
理解:通过解释和澄清来共情病人的主观经验。
3.2 镜映与理想化转移
镜映转移:治疗师反映病人的价值和成就。
理想化转移:病人将治疗师理想化,以获得安全感。
3.3 转变内化作用
转化:促进病人内在结构的积极变化。
内化:帮助病人发展出更健康的心灵内部工作模型。
第四章:自体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4.1 自体心理学对心理诊断的贡献
诊断:强调个体的内在体验和心理需求。
治疗规划:基于自体心理学的框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
4.2 对心理治疗的影响
治疗过程:注重修复自体的缺陷和提高自体调节能力。
治疗关系:建立一种安全、支持的治疗环境。
4.3 跨文化视角下的自体心理学
跨文化应用:考虑文化背景对自体概念和治疗过程的影响。
多元方法:结合自体心理学的理念与其他治疗方法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