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 巫鸿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17年07月01日
《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是艺术史学者巫鸿的作品,深入探讨了中国古代美术和视觉文化中关于废墟的表现与意义。巫鸿通过对比东西方的废墟观念,指出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这种材质的易朽性导致了一种独特的废墟美学。在西方,废墟往往与废弃的人造建筑相关,而在中国,废墟更多地关联着自然与历史的交融,以及时间的流逝。 书中提到,中国古代绘画中很少直接描绘废弃的建筑,而是通过寒烟衰草、古木遥岑等自然景象来隐喻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更迭。这种表现手法不仅反映了艺术家对于“在场”与“缺席”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对于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宇宙观的认同。 巫鸿的这部作品不仅是对中国古代美术的一次深刻解读,也是对废墟在中国文化中所承载的象征意义和哲学思考的一次全面展现。通过丰富的历史文献和艺术作品分析,作者引导读者重新审视废墟这一主题,理解其在中国视觉文化中的多重维度和深远影响。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 废墟的考古
1.1 古代废墟的发现
古代废墟作为历史见证:通过对古代废墟的考古挖掘,展现其对历史与文化的见证作用。
废墟艺术的审美价值:探讨古代废墟中的建筑、雕塑等艺术形式的美学价值。
1.2 现代废墟的再发现
现代废墟产生的背景:分析现代社会变迁对废墟产生的影响。
现代废墟的文化意义:从多角度探讨现代废墟在文化中的意义和象征。
第二章: 废墟与中国绘画
2.1 山水画中的废墟意象
山水画中的废墟表现:分析中国古代山水画中如何表现废墟景象及其背后的哲学思想。
废墟与现代山水画变革:探讨废墟对中国现代山水画风格演变的影响。
2.2 画家笔下的废墟情感
画家与废墟的情感联系:描绘画家在面对废墟时所体验的情感与思考。
画布上的废墟叙事:通过具体作品分析画家是如何通过废墟元素构建画面故事的。
第三章: 摄影中的废墟美学
3.1 早期摄影与废墟记录
早期摄影中的废墟形象:追溯废墟最早在摄影中的呈现方式及其记录价值。
摄影废墟的艺术化过程:探讨废墟照片如何逐渐从单纯的记录转变为一种艺术表达。
3.2 当代摄影与废墟的当代性
废墟与现代社会的反思:以当代摄影作品为例,分析废墟如何在当代社会中产生新的象征意义。
废墟摄影的风格多样化:考察当前废墟摄影中不同的风格与表现手法。
第四章: 建筑废墟与文化记忆
4.1 建筑废墟的历史沉淀
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废弃:讨论建筑废墟如何成为历史和文化的载体。
废墟作为过去的标记:探讨建筑废墟在时间流逝中的价值与寓意。
4.2 建筑废墟在当代艺术中的应用
当代艺术对废墟的解读与重构:研究艺术家如何利用废墟作为创作媒介来表达观念。
废墟与现代城市景观:通过实例分析建筑废墟在现代城市景观中的作用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