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舍尔巴茨基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2009年05月01日
《佛教逻辑》是俄国学者舍尔巴茨基的著作,深入探讨了佛教哲学中的逻辑体系,即因明学。舍尔巴茨基认为佛教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小乘佛教的基础教义出发,发展到大乘佛教的普遍理念,最终达到瑜伽行派的唯识学说。在这一过程中,逻辑学起到了关键作用,它不仅是佛教辩论的工具,也是理解佛教哲学深层次理论的基础。 书中详细分析了因明的基本原则和推理方法,展示了佛教逻辑如何通过精细的辩证过程来探究真理。舍尔巴茨基通过对佛教经典的解读,揭示了佛教逻辑在认识论和形而上学方面的深刻内涵。他的研究不仅对佛教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比较哲学和逻辑学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视角和资料。 《佛教逻辑》不仅是一本关于佛教哲学的专业著作,也是对逻辑学和哲学思想史感兴趣的读者的一份重要参考资料。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佛教哲学的发展脉络,以及逻辑学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佛教逻辑导论
1.1 佛教逻辑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佛教逻辑起源于印度,随着佛教传播至中国、日本等地。
发展:分为古典时期(龙树、弥勒等)和现代时期(藏传、汉传佛教的传承与发扬)。
1.2 佛教逻辑的主要内容
概念:如实知见、法印、自性涅槃等概念。
论证方法:四悉檀(世界悉檀、各各为人悉檀、对治悉檀、第一义悉檀)。
辩证逻辑:不立文字、中道、八正道等辩证思想。
第二章:佛教逻辑的基本原理
2.1 因果律
观点:一切有为法皆是因缘和合而成,存在因果关系。
关键点:因果相续、缘起无常、业力轮回。
2.2 无我论
观点:一切有为法无我,五蕴皆空。
关键点:人无我、法无我、空性的智慧。
2.3 中道观
观点:离二边见,行中道。
关键点:八正道、不二法门、中观学派。
第三章:佛教逻辑的应用与实践
3.1 禅修的智慧
观点:通过禅修实践达到证悟真理的目的。
关键点:坐禅、禅定、禅慧的发展。
3.2 辩论的方法
观点:以逻辑推理进行佛法辩论,阐明正见。
关键点:四无畏、四无碍解、言辞锋利。
3.3 佛法教育
观点:通过系统教育传授佛陀的教诲。
关键点:三学(戒、定、慧)、次第教育、因材施教。
第四章:佛教逻辑与现代哲学
4.1 佛教逻辑与西方逻辑比较
异同:二者都追求理性与逻辑的严密,但在方法论和目的上存在差异。
融合可能:在认识论、存在论等领域内相互启发。
4.2 佛教逻辑与现代伦理学的关系
应用:佛教逻辑中的慈悲、非暴力等观念可供现代伦理学参考。
价值:东方智慧为解决现代伦理困境提供另一视角。
4.3 佛教逻辑的未来发展
挑战:面对科技进步与多元文化的交融带来的新挑战。
趋向:进一步融入现代哲学体系,为人类精神生活提供更丰富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