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昶、古泉 / 中华书局 / 1990年12月01日
《满映-国策电影面面观》是由胡昶和古泉合著的一本深入研究伪满洲国时期电影历史的书籍。这本书不仅是对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电影产业的详尽记录,也是对当时政治、社会背景下文化宣传工具的深刻剖析。书中详细介绍了伪满洲国电影的发展历程,探讨了电影如何在那个时代被用作传播政治理念、塑造国家形象的手段。 作者通过对伪满洲国电影的内容、制作背景、传播途径及其对社会影响的分析,揭示了国策电影在文化统治和意识形态渗透中的作用。书中还包含了大量珍贵的图片资料,近八十幅图片为读者提供了直观的历史见证,使得这段历史的探讨更加生动和具体。 《满映-国策电影面面观》不仅为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也为普通读者了解伪满洲国时期的电影产业和文化政策提供了窗口。它是“东北沦陷十四年史丛书”中的一部分,该丛书旨在全面记录和反思东北地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对于理解中国近现代史具有重要意义。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背景介绍:满映,全称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时期在伪满洲国设立的电影机构。
研究目的:分析满映的电影制作政策、运作模式及其对中国电影史的影响。
1.2 研究方法与范围
采用方法:历史文献分析、电影作品分析。
研究范围:满映从成立到解体期间的电影作品及相关政策文件。
第二章:满映的成立与发展
2.1 满映的创立
时间点:1937年8月。
推动因素:日本侵华政策的推行和对文化侵略的需求。
主要负责人:甘粕正彦、川喜多长政等。
2.2 满映的组织结构
管理层级:包括理事长、理事及专门的事务部门。
分支机构:长春的本社、各地的分社及摄影所。
2.3 电影制作与发行
政策导向:强调“国策电影”,服务于日本的侵略政策。
电影类型:新闻片、宣传片、故事片等多种形式。
发行网络:通过伪满洲国的电影院及海外渠道进行发行。
第三章:满映的电影作品分析
3.1 新闻纪录片
宣传目的:记录并宣传日军的“战绩”和伪满洲国的“建设成就”。
影响评估:对中国民众的信息封锁和精神侵略。
3.2 故事影片
题材选择:多涉及伪满洲国的人物风情、中日友好等主题。
艺术特色:注重画面的美感和叙事的节奏感。
3.3 特殊影片
类别:如儿童影片、科学教育片等。
功能:除了娱乐,也用于教育和文化的同化。
第四章:满映对中国电影的影响
4.1 对中国电影业的冲击
市场份额:满映的电影在伪满洲国占有主导地位。
电影人才:吸引了很多中国影人加入其制作团队。
4.2 对中国电影审美的影响
艺术风格: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时中国电影向现代化转型。
技术更新:引入了先进的电影技术和拍摄手法。
4.3 对民族意识的影响
文化侵略:通过电影作品传播日本帝国的价值观和文化理念。
抵抗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和抵抗情绪。
第五章:结语
5.1 研究结论
历史评价:满映是侵华历史的产物,其作品和政策对中国电影史有着复杂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