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榮格、索努·山達薩尼 /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2016年07月04日
《紅書》(The Red Book),全名《新書》(Liber Novus),是瑞士心理學家卡爾·榮格(Carl Jung)的個人日記和自我分析的記錄,後來被整理並出版。這本書被認為是榮格心理學理論的源頭,對於理解他的分析心理學和個人成長過程至關重要。 在這本書中,榮格詳細記錄了他的夢境、幻覺和自我對話,以及他如何通過這些內在經歷來探索集體無意識和原型概念。《紅書》以其豐富的圖像、象徵和寓言故事,展示了榮格如何面對和整合自己的內在世界,並在此過程中創造了他著名的心理學理論。 這本書對於心理學愛好者和專業人士來說都是極具價值的資源,它不僅揭示了榮格的思想發展,還提供了對個人心理探索和自我發現的深刻見解。《紅書》的出版,使得榮格的個人經歷和內心世界得以公開,讓讀者能夠一窺心理學巨匠的思想寶庫。 此外,索努·山達薩尼(Sonu Shamdasani)對《紅書》的編輯和註釋工作,使得這本書更加適合公眾閱讀。他的工作不僅恢復了《紅書》的原始色彩和格式,還提供了必要的背景信息和解釋,讓讀者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欣賞榮格的這一傑作。 《紅書》的熱銷和受到的讚譽,反映了它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在心理學領域的重要性。作為一本暢銷書,它不僅吸引了專業心理學家和學者的注意,也吸引了廣泛的一般讀者,對於那些渴望深入了解自我和人類心理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資源。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自傳式前言
1.1 写作背景
个人经历:卡尔·荣格在中年时期面临精神危机,通过自我探索和实践,逐渐发展出分析心理学理论。
神秘体验:荣格在一次梦境中遇到了一位印度教导师,引导他开始撰写《红书》。
1.2 书籍的目的
内心之旅:《红书》记录了荣格深入自我、探索潜意识的旅程。
心理学探索:书籍旨在探讨心灵的本质,以及个体如何与内在世界和宇宙相联系。
第二章:心理学的深渊
2.1 心灵的结构
意识与无意识:讨论了人类心灵的二元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原型:介绍了荣格提出的原型概念,即普遍的、与生俱来的心理模式。
2.2 分析心理学的起点
病例研究:通过与患者的互动,荣格发展了分析心理学理论。
个体化过程:强调每个人的内心成长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
第三章:心灵的变形
3.1 对立的统一
辩证过程:心灵的成长是通过对立面的整合实现的。
阴影:探讨了人性中黑暗、未知的一面,以及如何面对和整合它。
3.2 灵性的觉醒
精神分析:荣格认为灵性是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
炼金术:通过类比炼金术的过程,阐述了个体转化和精神觉醒的可能性。
第四章:语言的限制与超越
4.1 梦境的语言
梦的解读:荣格如何利用梦境来探索和了解无意识。
符号的意义:解释了梦境中的符号如何指向更深层的心理真相。
4.2 直接体验超越言语
直觉的重要性:强调直接的心灵体验超越了语言和思维的局限。
创造性的表达:通过艺术、诗歌等方式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
第五章:生活的智慧
5.1 个性化的指导原则
个体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道路和成长模式。
内在的声音: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作为行动的指南。
5.2 中年的挑战与机遇
中年危机:荣格自己经历的中年心理变迁,以及如何转化为成长的动力。
老年的展望:对老年生活的思考和准备,以及对死亡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