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 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 2016年07月01日
《八万四千问》是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经过四年沉淀后的首部作品,旨在通过佛法的智慧解答现代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这本书中,仁波切以其深厚的佛学修为和对现代社会的深刻理解,对众多提问进行了精辟的解答,内容涵盖了生活哲学、心灵成长、情感关系、生死观等多个方面。 宗萨仁波切认为,佛法不仅是一套深奥的宗教教义,更是一种生活的艺术和智慧,能够帮助人们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他强调,通过内省和修行,每个人都能够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对生命更深层次的理解。在与朋友们的交流中,他发现许多人对佛法有着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存在许多疑问和误解。 这本书的标题“八万四千问”象征着人们心中无尽的疑问,同时也暗示了佛法中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意指佛陀为了适应不同众生的根性和条件,开设了众多的修行方法。宗萨仁波切通过这本书,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指引,帮助他们在生活中找到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书中的语言通俗易懂,充满了慈悲与智慧,适合不同背景的读者阅读。无论是对佛教有所了解的读者,还是对精神探索感兴趣的人,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启发和答案。通过阅读《八万四千问》,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佛法,并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以达到内心的平和与自我提升。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佛教与科学
1.1 佛教与科学的共通之处
探索真理:两者都致力于探索和发现现象背后的真相。
方法论:科学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理论,佛教通过禅修和内在体验来理解真理。
1.2 佛教与科学的差异
目标:科学关注自然法则和物质世界的改善,佛教寻求心灵的解脱和觉悟。
解释现象:科学用物质和能量的交互作用解释现象,佛教从因缘和合的角度理解世界。
第二章:轮回与涅槃
2.1 轮回的概念
无始无终:生命流转的循环,没有明确的起点和终点。
业力与轮回:个体的行为(业)决定其在轮回中的状态和未来的命运。
2.2 涅槃的实现
终止轮回:通过认识自我和现象的真实本质,达到解脱轮回的状态。
修行之道:通过八正道等修行方法净化心灵,逐步趋近涅槃。
第三章:佛教伦理学
3.1 善恶的定义
相对性:善恶是相对的,取决于行为带来的长远后果和影响。
菩提心:以帮助所有众生解脱痛苦为目标的行为被视为善行。
3.2 五戒的伦理实践
不杀生:尊重生命,避免伤害任何有意识的生命体。
不偷盗:诚实正直,不对他人财产起贪念。
不邪淫:保持清净的性生活,不违背社会伦理和家庭责任。
不妄语:言语真实,不说谎或不实之言。
不饮酒:避免酒精等导致心智混乱的物品。
第四章:佛教与日常生活
4.1 禅修的益处
内心平静:通过禅修可以减少焦虑和压力,提高内心平和。
智慧提升:禅修有助于洞察自心,增长智慧。
4.2 佛教在生活中的应用
慈悲心: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对他人的同情和理解。
因果报应: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有相应的后果,促进道德行为。
第五章:终极问题
5.1 关于死亡
临终关怀:对于临终者,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和安慰。
转世观:死亡不是终结,而是生命循环的一部分。
5.2 关于宇宙的奥秘
无限可能:宇宙是无边无际的,存在无限的可能性和创造力。
小中见大:从微小的生命中可以体现出宇宙的全貌和深刻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