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马丁·海德格尔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2008年01月01日
《现象学之基本问题》是马丁·海德格尔的一部重要著作,源自他在1927年于马堡大学的讲座课程。在这本书中,海德格尔深入探讨了其另一部哲学巨著《存在与时间》中的核心议题。他特别关注了存在的问题,试图揭示存在的本质和结构。 海德格尔在书中提出,要理解存在,首先需要认识到存在者(即具体的事物)与存在本身的区别。他强调,存在不是一个存在者,而是所有存在者的共同特征,是一种基本的、先验的范畴。海德格尔认为,通过现象学的方法,即通过直接观察和描述事物显现给我们的方式,我们可以揭示存在的本质。 本书的核心在于探讨“在世”(Dasein)这一概念,即人类存在的特殊方式。海德格尔认为,在世是存在的一种特定模式,它不仅指人的存在,而且涉及到人如何理解和经验世界。在世是开放的、动态的,并且总是处于时间和空间的具体情境中。 海德格尔的这些思想对后来的哲学、心理学、文学和艺术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象学之基本问题》不仅是对《存在与时间》的补充和深化,也是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哲学的重要文献,对于理解20世纪哲学的发展具有关键意义。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现象学之介绍
1.1 现象学的定义与任务
现象学:一门研究事物如何显现自身的学问。
任务:揭示和描述意识现象的基本结构。
1.2 哲学的传统与新方法
传统哲学:理论化、抽象化的世界观。
新方法:回到事情本身,直面现象。
1.3 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的现象学
胡塞尔:先验现象学,关注意识的普遍结构和本质。
海德格尔:存在现象学,关注存在本身的显现方式。
第二章:存在与时间
2.1 存在的意义
存在问题:传统形而上学的忽视。
海德格尔的立场:存在不是一个存在者,而是显现的过程。
2.2 时间与存在的关联
时间性:存在的基本视域。
存在的理解:在时间流动中的显现和理解。
第三章:现象学与科学
3.1 科学的基础
科学世界:由实证主义设定的客观世界。
生活世界:科学世界的基础,日常经验的直接领域。
3.2 现象学与科学的区别
现象学:追求理解的深度和广度,非因果解释。
科学:追求普遍有效的知识,因果律的解释。
第四章:现象学的方法
4.1 悬搁与还原
悬搁:对自然态度的中止判断。
还原:回到纯粹意识或存在的原始经验。
4.2 意向性与构成
意向性:意识总是关于某物的意识。
构成:对象在意识中的构造过程。
第五章:真理与澄明
5.1 真理的本质
符合论:真理是思想与事物的符合。
存在真理:真理是存在的自行敞亮或澄明。
5.2 澄明与语言
语言:存在之家,真理的呈现和传达。
诗与思:语言的两种最高形式,分别指向存在的神秘和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