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鼎钧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2013年01月01日
《怒目少年》是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中的第二部作品,详细记录了作者在抗日战争期间,特别是1942年至1945年间的生活经历。这段时期,王鼎钧作为一名中学流亡学生,经历了从安徽阜阳到陕西汉阴等地的辗转流离。书中不仅生动地描绘了他个人的艰难生活和成长历程,还反映了那个时代广大流亡学生群体的生存状态和心理变化。 在这一部分中,王鼎钧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战争给普通人带来的深重影响,以及在苦难中坚持求学、追求理想的不屈精神。他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内心世界的抒发,让读者感受到战争背景下人性的复杂和多样。书中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记录,更是对那个时代人们情感和精神世界的深刻挖掘。 《怒目少年》不仅是王鼎钧个人成长的记忆,也是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一个缩影,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和思考抗战时期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宝贵视角。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人们如何在动荡和苦难中寻找生存的意义和价值。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部分:流亡学生的旅程
1. 旅途的起点
背景介绍:描写抗战时期的社会动荡,许多学校迁移至后方,形成“流亡学校”。
个人遭遇:作者因家乡沦陷,被迫成为流亡学生。
2. 校园生活与社会矛盾
教育资源紧张:流亡学校条件艰苦,但师生们仍坚持教学和学习。
社会歧视:流亡学生受到当地人的排挤和歧视。
3. 心灵成长的痛与乐
自我意识觉醒:作者开始反思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的关系。
文学启蒙: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作者的精神世界得到滋养。
第二部分:从军之路
4. 征兵与军训
无奈的选择:面对国家危难,许多学生和年轻人选择投笔从戎。
军训生活:描述军训的艰苦生活以及对个人意志的锻炼。
5. 战争体验与生死观
前线观察:作者在前线医院工作,亲眼目睹战争的残酷。
对死亡的态度:经历了战友的牺牲,作者对生命的脆弱和短暂有了更深的体会。
第三部分:抗战胜利后的反思
6. 抗战胜利的喜悦与迷惘
胜利的狂欢:描述了抗战胜利时人们的喜悦和庆祝活动。
未来的迷茫:胜利的喜悦后,是对战争结束后的生活和未来的不确定感。
7. 走向成熟的人生道路
人生观形成:作者在这一时期对人生、社会和国家的认识逐渐成熟。
文学创作的开端:决定投身文学创作,寻找精神上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