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大卫·波德维尔(David Bordwell)、克里斯汀·汤普森(Kristin Thompson)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2016年01月01日
《世界电影史》(影印第3版)是由美国著名电影学者大卫·波德维尔和克里斯汀·汤普森合著的一部深入探讨电影发展历程的学术著作。自首次出版以来,这本书因其全面而详尽的内容,以及对电影艺术和技术演变的深刻分析,而成为国际上广受欢迎的电影史教材。 本书从电影的诞生讲起,穿越无声电影时代、好莱坞的黄金时代,直至当代数字电影的兴起,涵盖了电影史上的重要时期、流派、导演和作品。波德维尔和汤普森不仅关注西方电影的发展,也对非西方电影传统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展现了电影作为全球文化现象的多样性。 书中详细介绍了电影技术的革新如何影响电影语言和叙事方式的演变,分析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电影产业的特点,以及电影如何反映社会变迁和文化冲突。此外,作者们还探讨了电影批评的历史和电影理论的发展,为读者提供了理解电影多维度价值的视角。 《世界电影史》以其权威性、可读性和教学适用性,被世界各地的大学和电影学院广泛采用。它的多语言版本使得这本书能够跨越文化和地域界限,成为电影爱好者和专业学者共同的宝贵资源。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部分:早期电影(1895-1927)
第1章 电影的诞生与初期发展
技术创新:1895年,卢米埃兄弟的《火车进站》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电影视镜与 nickelodeons:早期电影通过视镜观赏,后发展为镍币剧院。
电影类型:默片时代的喜剧、追逐片等类型电影。
国际影响:法国、美国、丹麦等国家电影产业的兴起。
第2章 无声电影的艺术与工业
叙事技巧:剪辑和剧情结构的发展,如格里菲斯的《一个国家的诞生》。
明星制度:演员如查理·卓别林和克拉拉·鲍成为观众焦点。
声音技术的探索:有声电影技术的初步尝试。
第二部分:有声电影的发展(1926-1945)
第3章 有声电影的确立与技术革新
声音技术的标准化:1927年,华纳兄弟发行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
艺术表达的变化:声音对电影风格、演技等的影响。
第4章 好莱坞电影的黄金时代
电影厂的垂直整合:制作、发行、放映的一体化。
经典叙事风格:三幕结构、角色的内心冲突等。
类型片的成熟:西部片、音乐剧、犯罪片等类型的形成。
第5章 欧洲与亚洲有声电影的发展
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等作品的象征性手法。
苏联蒙太奇学派: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的剪辑理论。
中国电影的民族化:《马路天使》等反映本土特色的电影。
第三部分:战后电影的多样化(1945-1960s)
第6章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美学:聚焦社会现实的底层人物故事。
非职业演员的运用:真实感的追求。
第7章 法国新浪潮与新电影
个人化的导演风格:特吕弗、戈达尔的作品。
对传统叙事的挑战:跳剪、自由摄影等技术手法。
第8章 美国电影的调整与创新
独立制片与B级电影:对主流电影的补充和创新。
黑色电影与社会问题片:探讨犯罪、堕胎等敏感题材。
第四部分:全球化与数字化浪潮(1970s至今)
第9章 新技术与数字电影的诞生
数字摄像机的普及:降低制作成本,提高拍摄灵活性。
CGI技术的应用: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视觉奇观。
第10章 全球电影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好莱坞的全球化战略:跨国合作与全球市场扩张。
第三世界电影的发展:非洲、亚洲等地区电影的多样性。
结语:电影的未来与历史遗产
数字化对电影形式与内容的改变:非线性编辑、互动叙事等。
电影的保存与传承:电影档案的重要性及其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