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dolf G. Wagner /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 2000年01月01日
《The Craft of a Chinese Commentator: Wang Bi on the Laozi》是由Rudolf G. Wagner所著的一部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及其著作《道德经》的书籍。作者通过分析王弼对《道德经》的注解,探讨了王弼如何通过其独特的解释方法和哲学视角来阐述老子的思想。 在这本书中,Wagner详细考察了王弼的生平、时代背景以及他的哲学贡献。王弼是三国时期的思想家,他的注解对后世理解《道德经》产生了深远影响。Wagner指出,王弼不仅仅是简单地注释文本,而是通过自己的哲学思考,对老子的思想进行了重新解读和创造性的转化。 书中还探讨了王弼的注释方法,他如何运用当时的语言和哲学资源来解释《道德经》中的深奥概念,例如“道”和“无为”。Wagner强调了王弼注释中的创新性,以及他如何将《道德经》的思想与当时的社会和文化环境相结合。 此外,Wagner也讨论了《道德经》在西方的翻译和接受情况,指出虽然《道德经》被多次翻译成西方语言,但王弼的注释为西方读者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老子的哲学。 总的来说,《The Craft of a Chinese Commentator》不仅是一部关于王弼注解《道德经》的学术研究,也是对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价值的一次深刻反思。通过Wagner的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道德经》的复杂性和它在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Introduction
1.1 Wang Bi简介
王弼(Wang Bi),字辅嗣,魏国时期的哲学家、文学家。
以其在《老子》(Laozi)文本上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闻名。
1.2 《老子》的重要性
作为道家哲学的经典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王弼的注解为《老子》提供了重要的解释框架。
第二章:Wang Bi's Approach to Commentary
2.1 注解的目的与方法
通过注解挖掘文本的深层含义,超越字面之意。
应用“辨名析理”的方法,详细分析概念与命题。
2.2 文本批判与建构
王弼对《老子》原文进行了细致的文本批判。
在注解中融入了自己的哲学思想和建构。
第三章:The Structure and Themes of the Laozi
3.1 结构分析
《老子》分为道经和德经两部分。
王弼分析了各章节之间的联系和结构。
3.2 主题探索
探讨了《老子》中的核心概念,如道(Dao)、德(De)。
分析了无为而治、反本还原等主题。
第四章:Key Concepts Interpreted by Wang Bi
4.1 道(Dao)
王弼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和本体。
道的特性是非物质性和无意志性。
4.2 德(De)
德是道的具体体现和作用。
在个人修养上,王弼强调德行的重要性。
4.3 无为而治
王弼解释无为并非无所作为,而是指自然无为。
是实现社会和谐和政治稳定的理想手段。
第五章:Wang Bi's Influence and Legacy
5.1 学术贡献
王弼的注解深刻影响了后世的《老子》研究。
对中国哲学史上的形神问题有所贡献。
5.2 文化影响
王弼的思想影响了后世文人的诗词创作和哲学思考。
王弼的注解成为理解《老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