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黎 / 浙江古籍出版社 / 2020年07月01日
《看见5000年:良渚王国记事》由马黎撰写,她不仅是良渚考古的参与者,还是一位敏锐的旁观者和文化的传播者。该书以记者的视角,通过生动而富有戏剧性的描写手法,深入挖掘了良渚的古老历史与现代价值。书中汇集了作者近十年来关于良渚的研究、观察与感悟,呈现出一幅丰富多彩、古今交织的画卷。读者不仅能从中感受到良渚文明的独特魅力,还能体会到作者对于文化遗产的深厚情感与坚定守护。这本书不仅是对良渚的一次全面而深入的解读,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引领读者探寻中华民族的根脉与灵魂。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良渚文明的曙光
1.1 发现良渚遗址
背景:长期以来,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被广泛接受。
转变:良渚遗址的发现挑战了这一观点,揭示了长江流域在史前的重要性。
发现者:施昕更,一位地方考古工作者,偶然在良渚镇附近发现了古代玉器。
1.2 良渚文化的定义与特点
文化特征:精美的玉器、黑陶、高超的稻作农业技术。
社会结构:出现了明显的社会分层和复杂的社会组织。
时间线:良渚文化大约存在于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000年。
第二章:古城与水利系统
2.1 良渚古城的构造
规模:古城面积约300万平方米,是同时期中国最大的城址之一。
布局:有宫殿区、内城和外郭,显示出高度的城市规划能力。
功能:可能是一个政治、宗教和经济中心。
2.2 水利工程的壮举
水坝发现:城址周边发现了多座水坝,构成了一套完整的水利系统。
技术成就:这些水坝工程展现了古人对水资源管理的先进技术和深刻理解。
第三章:生活方式与经济基础
3.1 农业经济
稻作农业:良渚人以水稻种植为主,农业技术发达。
农耕工具:出土了石犁等农耕工具,反映了农业生产的高效。
3.2 手工业和商业
制玉技艺:玉器制作技艺达到极高水准,有精致的玉琮、玉璧等。
贸易网络:良渚文化的影响范围广泛,可能通过贸易建立了联系网络。
第四章:艺术与宗教
4.1 艺术表现
陶器:黑陶工艺独特,有的器型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
雕刻与绘画:在玉器和其他文物上发现了精美的雕刻和绘画。
4.2 宗教仪式
玉器与神权:玉器可能用于宗教仪式或与神权的象征有关。
仪式场所:城内的莫角山被认为是重要的宗教和社会仪式场所。
第五章:良渚文明的衰落
5.1 环境因素
气候变化:推测气候变冷可能导致农业生产受到影响。
自然灾害:洪水等自然灾害可能是文明衰落的诱因。
5.2 社会因素
内部因素:社会结构和管理可能随时间变得不稳定。
外部压力:周围其他文明的兴起可能对良渚文明构成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