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朴初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2012年10月31日
《佛教常识答问》是赵朴初先生以严谨的态度撰写的一部深入浅出的佛教入门书籍。赵朴初先生在前言中表达了他的写作理念,喜欢从小处着手,深入剖析,而非泛泛而谈。这种“小题大做”的方式使得这本书成为一部既通俗易懂又不失深度的佛教知识普及读物。书中涵盖了佛教两千多年来的历史、教义、修行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以问答的形式解答了读者可能遇到的常见问题,为佛教初学者提供了一条便捷的了解佛教的途径。赵朴初先生的情怀与学识在这本书中得到了完美的结合,使得《佛教常识答问》成为一部备受推崇的佛教经典著作。无论是佛教徒还是对佛教感兴趣的读者,都能从中获益匪浅。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佛教历史
1.1 佛教的起源
创始人:悉达多·乔达摩(即释迦牟尼佛)
起源地:古印度迦毗罗卫国
创立时间:公元前6世纪
1.2 佛教的发展与传播
早期佛教:强调解脱、四谛(苦集灭道)和八正道
大乘佛教:出现菩萨概念,普度众生
小乘佛教:注重个人修行,求阿罗汉果
传播:从印度传至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地,再传入中国、日本、韩国
1.3 佛教的分派与教义差异
上座部佛教:保守,严格遵循佛陀教法
大众部佛教:开放,容纳更多教义解释和创新
第二章:佛教教义
2.1 三法印
无常:一切有为法皆是无常
无我:一切法无我
涅槃寂静:超脱生死轮回的安宁状态
2.2 四圣谛
苦谛:人生充满痛苦与不满足
集谛:痛苦的根源在于贪、嗔、痴
灭谛:痛苦可消除于涅槃
道谛:通过八正道来达到涅槃
2.3 菩萨道
发心:发大乘心,愿普度众生
修行:六度万行,即布施、持戒等六种修行
成就:福慧双修,最终成佛
第三章:佛教实践
3.1 五戒与十善
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十善:进一步的要求,包括身三口四意三的善行
3.2 禅修
目的:清心养性,深入佛法
方法:打坐、观呼吸、参话头等
3.3 佛教艺术与文化
建筑:如寺庙、佛像等
文学:佛经、佛教故事、偈颂等
绘画与雕塑:表现佛教故事和佛陀形象
第四章:佛教与社会
4.1 佛教与慈善事业
慈悲为怀:佛教鼓励信徒行善,帮助有需要的人
放生:保护生命,提倡素食
4.2 佛教教育与僧侣生活
戒定慧:僧侣学习的主要课程
日常生活:遵循戒律,修行和学习
4.3 佛教在现代世界
和平理念:世界和平,人类共生
心灵关怀:对现代人面临的心理问题提供智慧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