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托马斯·库恩、[美]伊安·哈金 (导读)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2年11月01日
《科学革命的结构》是20世纪学术史上的经典之作,对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作者托马斯·库恩在本书中提出了著名的“范式转换”理论,阐述了科学革命的本质和科学发展的历程。他认为,科学的发展不是简单的知识积累,而是在不同范式之间的转换。当现有的科学范式无法解释新现象时,就会发生科学革命,科学家们会抛弃旧范式,采用新范式来解释和理解世界。本书通过深入分析科学革命的历史案例,揭示了科学发展的动态性和非线性特征,为后来的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因此,本书被认为是科学哲学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对于理解科学和科学方法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导言
关键点:
库恩提出科学发展的非线性特点
强调科学革命在科学发展中的重要性
本书旨在探讨科学革命的本质和结构
第一部分:常规科学
第1章:常规科学的起源
关键点:
科学始于对既有范式的接受
范式提供了解决问题的规范和工具
科学家在范式指导下进行常规研究
第2章:常规科学的实践
关键点:
常规科学是问题解决的活动
科学家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解决范式内部的问题
常规科学的目标是积累知识和完善范式
第二部分:危机与反常
第3章:反常现象
关键点:
反常现象挑战现有范式的解释能力
初期的反常被忽视或解释为异常
当反例增多时,可能引发科学危机
第4章:危机和科学理论的演变
关键点:
危机引起对现有范式的质疑
新的理论或方法试图解决危机
竞争的理论之间需要进行选择
第三部分:科学革命
第5章:科学革命的本质
关键点:
科学革命是范式的根本性转换
新范式提供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科学革命导致科学与非科学的断裂
第6章:革命过程中的理论选择
关键点:
理论选择基于非理性因素(如审美的)
科学家在选择时考虑理论的简单性、一致性和精确性
科学共同体的共识是理论选择的关键
关键点:
新范式确立后,科学进入新的常规阶段
科学革命推动科学的进步和知识增长
科学发展的模式是循环的,而非线性的
结论:革命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