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东 著 / 巴蜀书社 / 2005年07月01日
《宋代佛教政策论稿》一书由刘长东著,深入探讨了宋代佛教政策的重要方面。当前佛教史研究中,宋代佛教仍是一个亟待加强的领域。本书针对这一研究空白,从行政管理等角度出发,系统阐述了宋代佛教政策的制定、实施及其影响。宋代佛教在发展过程中,与政府政策密切相关,本书揭示了这一时期佛教与社会、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互动关系。通过本书的阅读,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宋代佛教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脉络,对于深化佛教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本书还对于当代佛教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有助于推动佛教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引言
1.1 研究背景
时代背景: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佛教在此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研究目的:探讨宋代政府如何对待和管理佛教,以及这些政策对佛教及当时社会的影响。
1.2 研究方法
文献考证:通过对历史文献的分析和考证,确保研究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比较分析:比较不同朝代的佛教政策,深入理解宋代佛教政策的特殊性。
第二章:宋代佛教政策的历史演变
2.1 北宋初期
政策基调: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佛教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具体措施:加强僧侣管理,限制寺院建设,实施度牒制度。
2.2 北宋中期
政策调整:随着皇帝的支持,佛教地位有所提升。
特点:佛教逐渐融入社会,成为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
2.3 南宋时期
政策继承:基本延续了北宋中期的佛教政策。
新变化:面对国难,佛教发挥了稳定人心的作用,同时也受到更严格的管理。
第三章:宋代佛教政策的法律框架
3.1 度牒制度
定义与作用:对僧侣进行登记管理的官方文件,用以控制僧侣数量。
实施细节:度牒的发放、年检和注销等程序。
3.2 僧官制度
组织架构:中央政府到地方僧司的僧官体系。
职能:管理寺庙、监督僧侣行为,执行政府的佛教政策。
3.3 佛教与法律的互动
佛教对法律的影响:佛教理念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宋朝的法律体系。
法律的佛教政策执行:通过法律手段确保佛教政策的有效实施。
第四章:宋代佛教政策的社会影响
4.1 对宗教生态的影响
佛教与其他宗教的关系:佛教与道教、儒教之间的关系的变化。
佛教教派的发展:新的佛教教派的兴起,如禅宗、净士宗等。
4.2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寺院经济:寺院经济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经济的贡献。
土地政策:政府关于佛寺土地的政策,对土地所有权和赋税的影响。
4.3 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佛教文化传播:佛教思想文化在宋代的普及和影响。
文学与艺术:佛教对宋代文学和艺术创作的深刻影响。
第五章:结论
5.1 宋代佛教政策的总体评价
政策的成效:宋代佛教政策在维护社会秩序、促进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作用。
政策的局限:政策中的某些局限性,如僧侣管理的弊端等。
5.2 宋代佛教政策的研究意义
学术价值:对宋代历史和文化研究的补充和完善。
现实意义:对现代宗教政策和法律制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