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 / 江苏教育出版社 / 2006年06月01日
《电影的本性》是由德国电影理论家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所著,代表了其写实主义电影理论的巅峰之作。本书旨在探讨电影的本质属性,强调电影是物质现实的复原,通过影像展现现实世界的真实面貌。克拉考尔在书中建立了完整严密的电影理论体系,深入剖析了电影与现实的关系,以及电影作为一种独特艺术形式的特性和表现力。该书对于电影学界和电影爱好者而言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和启发性,被广泛认为是西方电影理论的重要经典之一。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电影的魅力和本质,领略电影艺术的独特魅力。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部分:基本特性
第1章:电影的材料和方法
电影是以胶片为材料的艺术形式。
电影的机械复制性质,与绘画的个体创作相对立。
电影的剪辑技术是对现实片段的组合和重构。
第2章:影像
电影的影像是一种新的、前所未有的现实记录方式。
静止图像与活动影像的本质区别。
活动影像提供了对现实的新理解。
第3章:“如实”再现
电影对物质现实的无中介再现。
电影媒介与真实的关系。
对现实的完整复制与观众的心理感受之间的张力。
第二部分:功能和设备
第4章:纪录功能
电影作为纪录工具的历史和本质。
作为事件的目击者的电影摄影机。
电影的“真实性”与其作为娱乐形式的冲突。
第5章:揭示功能
电影通过特写等技术手段揭示物质现实的细节。
电影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的辩证关系。
电影如何成为心理分析的媒介。
第6章:作为意识形态手段的电影
电影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和宣传工具。
电影的叙事结构与社会意义之间的关系。
电影在塑造社会态度中的作用。
第三部分:其他方面
第7章:非现实主义电影
电影中的风格化表现手法。
超现实主义和非现实主义电影的尝试。
梦幻和幻想在电影中作为现实的一部分。
第8章:电影的心理学
电影观众的接受心理。
电影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电影对个体的行为和心理的影响。
第9章:结论
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认识工具的全面概述。
电影的未来可能性与发展方向。
电影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