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弥勒论师 著、李安利 主编 杨航 康晓红 整理 / 西北大学出版社 / 2005年11月01日
《瑜伽师地论》是由印度弥勒论师所著,共100卷,是大乘佛教瑜伽派的基础性论书,也是中国法相宗的重要典籍之一。本书内容深入浅出,涵盖了瑜伽修行的各个方面,从身体调适、呼吸控制到冥想修炼等,为佛教徒提供了全面的修行指导。此外,本书也探讨了佛教哲学中的诸多重要问题,如空性、缘起、涅槃等,对于佛教思想的研究和理解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书由李安利主编,杨航、康晓红整理,收录于《大正藏》第30册,是佛教经典中的重要之作。通过阅读本书,读者不仅可以深入了解瑜伽修行的精髓,还可以领悟佛教哲学的深刻内涵,对于修行和人生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帮助。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1. 瑜伽师地之定义与修行者之分类
瑜伽师地定义:指菩萨在修行的过程中所达到的十七种境界。
修行者分类:依据修行的深浅,将修行者分为五类。
2. 五识身地
概述:讨论眼、耳、鼻、舌、身等前五识的作用及其相关修行。
关键点:
五识的基本概念与功能。
如何通过修行使五识清净。
3. 意地
概述:探讨第七意识(末那识)和第八意识(阿赖耶识)的本质及修行方法。
关键点:
意识的流转与还灭过程。
阿赖耶识的染净转变。
4. 五识身相应地之地波罗蜜多品
概述:具体阐述前五识如何修习波罗蜜多,以达到无漏的境界。
关键点:
波罗蜜多的含义与修习方法。
五识与波罗蜜多的相互关系。
5. 决择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
概述:分析三摩地的三个层次:有寻有伺地、无寻唯伺地、无寻无伺地。
关键点:
三摩地的定义与不同层次的特点。
如何通过修行逐渐深入三摩地。
6. 释本母品
概述:解释《瑜伽师地论》的根本架构与主要内容。
关键点:
论中各部分的主题概要。
全书的结构划分和内容承载方式。
7. 摄异门分
概述:对论中提到的各种修行法门进行分类和解释。
关键点:
各修行法门的定义与特色。
如何根据个人根性选择适合的修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