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 魏德曼、Volker Weidermann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11年09月01日
《焚书之书》由德国作者魏德曼(Volker Weidermann)撰写,深入探讨了时代浩劫中试图强行封嘴的声音。这本书揭示了德国花费超过半世纪时间来反省这场浩劫的过程,展现了其持续的反省努力及已取得的成果。前驻德代表、东吴大学德文系教授谢志伟强调,本书的目的并非歌颂英雄,而是通过深刻反思来启示后人。这本书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当下和未来的警示,提醒我们警惕任何试图压制言论自由的行为,坚守人类文明的底线。通过阅读《焚书之书》,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维护自由和真理。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引言
背景介绍:简述历史上焚书的概念及其频繁出现的时期。
研究目的:阐明本书旨在探讨焚书行为的原因、影响及其在人类历史中的意义。
第二章:古代焚书
2.1 古埃及的焚书
原因:宗教信仰和政治斗争导致对文字的破坏。
2.2 古希腊的焚书
亚历山大图书馆:最著名的焚书事件之一,以及其对文化遗产的影响。
第三章:中世纪焚书
3.1 教会的力量与控制
异端审查与焚书:教会如何利用焚书作为控制知识和思想的手段。
3.2 宗教改革的冲突
马丁·路德的著作焚毁:新教改革期间,天主教对改革派著作的焚烧。
第四章:近现代焚书
4.1 纳粹德国的焚书
犹太人的文化清洗:纳粹对犹太人和其他“非日耳曼”文化的毁灭性打击。
4.2 红色高棉的极端措施
波尔布特的革命:红色高棉统治下的书籍和知识分子遭受的迫害。
知识的恐惧:分析当权者对知识传播的恐惧及其焚书行为的心理动机。
文化的断裂与损失:讨论焚书事件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长期影响。
第五章:焚书的心理与社会影响
第六章:现代的保护与挑战
6.1 世界记忆计划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作用:介绍该组织如何在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方面所做的工作。
6.2 数字时代的版权与审查
互联网的利弊:探讨数字时代对书籍保护的挑战和机遇。
历史的教训:反思历史上的焚书事件给现代社会带来的启示。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