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克·韦伯斯特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1年06月01日
《信息社会理论》(第3版)由弗兰克·韦伯斯特撰写,该书从资本的历史脉络出发,深入剖析了信息社会的本质。作者通过评述贝尔、吉登斯、哈贝马斯、卡斯特等重要信息社会理论家的观点,揭示了信息社会的核心特征和内在逻辑。本书不仅梳理了各种理论流派的优劣,还敏锐地指出了信息社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和挑战。对于理解当代信息社会的演变、把握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以及探索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本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它是一本理论性强、观点独到、内容丰富的学术著作,适合社会学、传播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学者和研究生阅读。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信息社会导论
小节 1.1 信息社会的概念
定义:社会中信息和知识成为关键资源的社会形态。
关键点: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影响了社会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信息成为了商品和服务的核心。
转变: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型。
小节 1.2 信息社会的历史背景
时间点:20世纪后半叶开始的信息技术革命。
动力: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的普及与发展。
影响:全球化、去工业化和工作方式的变革。
小节 1.3 信息社会的特征
数字化:信息以数字化形式存在和传输。
网络化:社会活动通过信息和通信网络进行。
智能化: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增多。
个性化:产品和服务更加定制化和个性化。
第二章:信息技术与社会结构
小节 2.1 信息技术与工作
自动化:减少了手工工作,提升了效率。
远程工作:工作场所不再局限于办公室。
就业结构变化:服务业和技术岗位需求增加。
小节 2.2 信息技术与教育
远程教育:突破了地理限制,提高了教育的可及性。
个性化学习:学习资源和路径可以根据个人需要定制。
小节 2.3 信息技术与权力分配
去中心化:信息技术的使用促进了权力的分散。
透明化:信息获取更容易,增加了社会透明度。
第三章:信息系统与传播
小节 3.1 信息传播的革命
实时传播:新闻报道和信息流通的速度大幅提升。
多媒体融合:文字、音频和视频信息的结合。
小节 3.2 新媒体与民主参与
赋权:公众有更多的途径发声和参与政治。
挑战:信息过载与假新闻的问题。
小节 3.3 社交媒体与社会关系
弱联系:社交媒体上的联系不一定反映真实世界的亲密关系。
社群形成:基于共同兴趣的虚拟社群的兴起。
第四章:信息技术与全球经济
小节 4.1 数字经济
电子商务:在线交易的普及。
无形资产:信息和服务成为了重要的经济资产。
小节 4.2 数字鸿沟
不平等现象:技术和信息资源的不平等分布。
发展策略:减少数字鸿沟的政策和措施。
小节 4.3 创新与全球化
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为创新和发明提供了平台。
全球互联:世界经济日益相互依赖和连接。
第五章:信息社会的伦理与挑战
小节 5.1 隐私问题
监控社会:个人隐私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
个人信息保护:需要法律和技术手段的双重保障。
小节 5.2 安全与信息战
网络空间安全:国家安全的新维度。
信息战:国家间的非正式冲突和信息操纵。
小节 5.3 人工智能的伦理
决策过程透明:AI决策应能理解和解释。
责任归属:当AI出错时,责任的归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