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锦华 / 作家出版社 / 2020年06月01日
《捡拾足迹:电影课堂与激变世界》是戴锦华教授的一部力作,该书以后冷战时代的全球化为背景,探讨了电影如何反映和塑造我们身处的世界。书中,戴锦华通过深入分析电影这一文化现象,揭示了人们对全球化的多元反应,包括怀旧、对抗等复杂情感。电影作为一种视觉语言,不仅记录了社会的变迁,也折射出了人们内心的波动。戴锦华教授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洞察力,为我们提供了一堂生动的电影课堂,同时也为我们理解这个激变的世界提供了新的视角。该书是电影爱好者、文化研究者以及对全球化议题感兴趣的读者的必读之作。
可滚动、双指缩放查看
第一章:电影与时代
1.1 电影作为文化表达
电影作为艺术:强调电影的艺术表达功能和社会影响力。
电影与历史:电影作为记录和反映历史变迁的媒介。
电影与社会:通过电影观察和理解社会的多元面貌。
1.2 电影的工业属性
制作与发行:电影的工业化生产流程对内容的影响。
技术进步:技术革新如何改变电影的制作方式和观影体验。
第二章:电影与现实
2.1 电影中的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的多样性:不同文化和时代对现实主义的不同理解和表现。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分析该运动对电影史的影响。
2.2 电影与纪录片
纪录片的类型与功能:探讨不同类型的纪录片如何呈现和解读现实。
真实与建构:讨论纪录片中真实性的构建和表现。
第三章:电影与理论
3.1 电影理论的发展
经典电影理论:回顾从爱森斯坦到巴赞的理论演变。
当代电影理论:介绍当代理论对电影的新解读。
3.2 电影与意识形态
媒介与权力:分析电影如何成为传达和强化特定意识形态的工具。
批评与反思:提出对电影中意识形态的批判性思考。
第四章:电影课堂与实践
4.1 电影教育的重要性
培养审美能力:电影教育在提高个体审美和文化素养中的作用。
批判性思维:电影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2 电影实践的教学方法
理论与实践结合:介绍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观影和创作中。
工作坊模式:探讨工作坊在电影教学中的实践和成效。